6月9日,深圳市人民政府辦公廳公示了此前印發的《深圳市數字孿生先鋒城市建設行動計劃(2023)》。
在總體目標方面提出,建設“數實融合、同生共長、實時交互、秒級響應”的數字孿生先鋒城市。建設一個一體協同的數字孿生底座、構建不少于十類數據相融合的孿生數據底板、上線承載超百個場景、超千項指標的數字孿生應用、打造萬億級核心產業增加值數字經濟高地,建設國內領先、世界一流的智慧城市和數字政府,推動城市高質量發展。
文件中支持布局云網一體、同城雙活的算力基礎設施。升級政務外網,實現市、區、重點用戶平臺之間萬兆光纖互聯。加快布局1.4GHz無線移動政務專網,支撐應急、警務、海事、政務辦公等場景應用。按照“站點雙活+異地數據備份”架構,打造以政務云為主的BIM/CIM數據共享存儲中心、以政務云和鵬城云腦互為主備的CIM平臺算力中心。建立“云-邊-端”一體化計算資源池和全市統一算力資源調度體系,發揮國家(深圳·前海)新型互聯網交換中心作用,支撐BIM/CIM平臺全市域超千路用戶并發訪問需求。
在具體應用場景方面:
1)打造精準可控的“CIM+經濟運行”新模式。基于CIM平臺,將經濟運行數據與空間數據掛接融合,實現多尺度、空間化、精細化的經濟運行態勢感知研判、指揮調度。關聯土地、資金、人才、企業等經濟要素數據,為產業空間選址、人才流動、企業遷移分析提供數據支撐,助力相關工作場景更加智能、高效。打造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分析、“四上”企業分析等應用,推動企業成群、產業成鏈。探索基于CIM平臺的電力充儲放一張網等應用,實現能源空間化全景監測調度。建設城市級智能網聯汽車統一監管平臺,推動智能網聯汽車高質量集聚發展。加快建設低空智能融合系統申報審批等服務應用,推動低空經濟產業創新發展。建設基于多規合一平臺協同管理的投資項目數據庫,提高審批效率。(責任單位:市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局、統計局、供電局、交通運輸局,各區政府)
2)打造協同高效的“CIM+城市建設”新模式。深化BIM/CIM技術在城市規劃、建設、管理領域綜合應用,推動實現城市規劃一張圖、工程建設一盤棋、管理運維一張網。依托BIM/CIM平臺開展二三維會商、建筑景觀方案比選,提升城市規劃和建設決策水平。探索建設統一空間核查應用、國土空間規劃數字化傳導管控等應用,實現國土空間全要素治理精細化。加快推進BIM技術在政府投資和國有資金投資建設項目規劃、建設和管理全過程應用,在辦理規劃許可、施工許可、招標采購和竣工驗收等各環節開展基于BIM模型的申報和審核。依托在線審批監管平臺,推動投資項目基于BIM/CIM的“一模多用”“一模到底”,建立健全縱橫聯動協同的審批監管機制。在深圳灣超級總部基地、深圳國際生物谷等20個重點片區和寶安燕羅、龍崗寶龍等20大先進制造業園區率先開展BIM技術全面深度應用,推動區域智慧化運營。依托深港陸路口岸打造數字孿生口岸示范應用。(責任單位: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住房建設局、建筑工務署、交通運輸局、水務局、發展改革委、口岸辦、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各區政府,市有關國企)
3)打造智慧便捷的“CIM+民生服務”新模式。圍繞政務服務、出行、住房、醫療、教育、養老等民生服務場景,深度挖掘數字孿生應用場景,推進民生服務領域信息聚合、資源統籌、效率提升,讓市民群眾在智慧城市和數字政府建設中更有獲得感。推進全市經營性停車場數據信息接入CIM平臺,依托CIM平臺推進全市文化體育設施和公共停車場“一鍵預約”全覆蓋,實現文化體育設施和活動在線呈現、便捷預約,出行停車更舒心。打造CIM+政務服務地圖,探索基于CIM平臺與VR技術的云上政務服務中心,強化政務服務線上線下相融合,實現政務辦事“掌上看、視頻辦”。建設商品房價格監測、保障性住房管理、住房租賃監管等數字孿生應用,不斷完善房地產監控和住房保障體系。探索教育、醫療、社會保障、民政服務等基本公共服務與CIM平臺結合應用,打造學區分析、學位預測等應用場景,助力基本公共服務共享可及。(責任單位:市交通運輸局、文化廣電旅游體育局、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住房建設局、發展改革委、衛生健康委、教育局、民政局、人力資源保障局,各區政府)
4)打造精細智能的“CIM+城市治理”新模式。按照“兩級平臺、四級應用”架構,深化城市運行“一網統管”,基于立體可視化場景,創新網格管理模式,推行“CIM+網格”管理,開展基于CIM的市、區、街道、社區數據融合及業務聯動,推動城市治理精細化。依托CIM平臺賦能民生訴求三維可視化高效響應,實現事件智能感知、全程跟進、精準處置,強化主動治理與服務。運用CIM平臺和AI技術探索社區治理、環境衛生、公園綠化、市容秩序、燈光照明、城管執法等領域數字孿生應用,實現自動發現、及時干預、高效處理的城市管理新模式。(責任單位:市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市委政法委,市城管和綜合執法局、交通運輸局,各區政府)
5)打造韌性可控的“CIM+應急安全”新模式。利用BIM/CIM技術推動城市生命線、突發事件救援、事故預防處置等城市安全應急多跨協同場景建設,保障城市安全應急即時響應、智慧調度。構建全市風險感知立體網絡,對燃氣管網、供排水管網、綜合交通、危化品等城市生命線工程進行全方位、立體化監測預警,推進能監測、善預警、智決策的城市生命線安全韌性發展。探索基于CIM平臺的應急事件警力資源調度、醫療資源響應、危化品燃爆指揮等應用場景,提高應急狀態下城市一體化指揮調度與應急救援處置的能力。基于BIM智能輔助檢查和物聯感知體系,開展建筑施工、自建房等領域隱患排查,防范和遏制重特大事故發生。基于CIM平臺的物聯感知數據集成能力與數據空間化能力,推進“兩客一危一重”和泥頭車的定位軌跡展示,提升交通運輸行業全流程安全監管水平。(責任單位:市應急管理局、住房建設局、公安局、衛生健康委、交通運輸局,各區政府)
6)打造綠色智慧的“CIM+生態文明”新模式。依托CIM平臺開展城市導覽、水資源治理、環境監測、環衛一體化等領域場景應用,切實提升生態智慧化監管能力。打造基于CIM平臺的山海連城智慧導覽數字體驗應用,為公眾體驗“綠美宜居深圳”生態與游憩空間提供平臺。推進數字孿生河灣流域建設,打造水旱災害防御、水量平衡分析、水環境達標等重點領域應用,有效支撐“六水共治”。構建工地噪聲污染非現場執法、危險廢棄物視頻遠程執法、水質凈化廠精細化管控等智慧生態應用場景,實現“遠程喊停”“無事不擾”。打造環衛全鏈條監管場景,推動垃圾分類管理和垃圾收運全過程監管數據有效采集、分析。探索建筑垃圾跨區域平衡處置,推動生態文明建設取得新成效。(責任單位:市生態環境局、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城管和綜合執法局、水務局、住房建設局、文化廣電旅游體育局,各區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