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VBCN訊 12月21日消息(張曉迪)近日,中國電信終端產業聯盟在京舉辦“5G創見論壇”,與各方專家學者共同探討5G應用,推動5G創新發展。
中國信息大學副校長房曉溪出席此次論壇并作了題為“XR技術及數字孿生的發展和應用”的主題演講。他表示,數字孿生正成為學術研究熱點和踐行智能制造理念的技術途徑之一,是數字化技術、仿真技術基礎上的新發展階段。
數字孿生,Digital Twin(簡稱DT),于2003年首次被提出,隨后2011年逐漸進入人們視野。房曉溪表示,數字孿生主要由物理空間的實體產品、虛擬空間的虛擬產品、虛擬之間的連接數據和信息三部分構成。充分利用物理模型、傳感器更新、運行歷史等數據,繼承多學科、多物理量、多尺度、多概念的仿真,從而反應相對應的實體的全生命周期過程。目前美國、中國、德國在數字孿生技術的研究中占主流。
隨著“工業互聯網”、“工業4.0”等國家層面制造發展戰略的提出,智能制造已成為全球制造業發展的共同趨勢與目標。數字孿生作為解決智能制造信息物理融合難題,和踐行智能制造理念與目標的關鍵使能技術,一直以來被業界高度關注和研究,隨著5G技術逐步成熟,越來越多領域開始進行落地應用。
房曉溪表示,模型是數字孿生的基礎與核心,但隨著應用的廣泛深入,目前數字孿生工業應用已經產生11個領域,45個細分領域。傳統的數字孿生三維模型已無法滿足現階段技術發展與應用需求。與New IT技術深度需求、信息物理融合數據需求、普適工業互聯需求、智能服務需求、動態多位多時空間尺度模型需求隨之增加。在此基礎上,數字孿生五維模型應運而生。
數字孿生五維模型分別是物理實體、虛擬實體、連接、孿生數據、服務五個方面。物理實體主要包括各子系統具備不同的功能,共同支持設備的運行以及傳感器采集設備和環境數據;虛擬實體模型是指四層磨成在功能與結構上集成,形成對物理設備的完整映射;連接模型包括連接使物理設備、虛擬設備、服務在運行中保持交互、一致與同步以及連接使物理設備、虛擬設備、服務產生的數據實時存入孿生數據,并使孿生數據能夠驅動三者運行;孿生數據是物理設備、虛擬設備、服務運行的驅動;服務包括對物理設備的服務,優化物理設備全生命周期各階段以及對虛擬設備的測試、校正虛擬設備,使其忠實地映射物理設備。
結合企業實際應用需求,數字孿生五維模型可以應用于衛星/空間通信網絡、船舶、車輛、飛機、發電廠、制造車間、復雜裝備、醫療、智慧城市等十多個領域。房曉溪表示,數字孿生正成為學術研究熱點和踐行智能制造理念的技術途徑之一。數字孿生也是現有數字化技術、仿真技術基礎上的新發展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