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1月2日舉辦的2018年粵港澳大灣區院士峰會暨第四屆廣東院士高峰年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鄔賀銓提出了5G新的發展方向。
鄔賀銓:5G技術的國際標準化進程明年9月可以完成
鄔賀銓表示,我們在5G產業化上跟發達國家同步,甚至在某些地方還走在前面,但并不意味著已經超越了。
“因為講的是5G的系統和應用。支撐這個系統有很多的基礎技術需求,像芯片、移動終端操作系統。在4G時代,我們還不能擺脫對國外的依賴。5G還不能一下子就完全改進。總的技術支撐上,還有很多薄弱環節。”
鄔賀銓提出5G有三大應用場景:
一是增強應用寬帶,5G將比現有的速率提高10倍;
二是高可靠、低時延,可靠性可達到99.999%,時延要從10毫秒降到1毫秒,未來可支持500公里時速的高鐵、遠程醫療等應用;
三是大連接,1平方公里能有100萬個傳感器連到網上。
“不單對民生,對經濟發展有很大的影響。高通公司曾跟咨詢公司做了預測,從2020-2035年間,5G將會使全球GDP增加35000億美元,相當于當年GDP的7%。”
鄔賀銓:5G為網聯汽車而生
“我認為5G是為網聯汽車而生的,是面向移動互聯網和工業互聯網的,特別是車聯網。汽車本身就是一個物聯網節點和大數據源,到2020年,智能網聯汽車是帶輪子的寬帶移動智能終端,具有5G短程通信和物聯網的通信能力,有與低軌衛星、北斗聯網能力,還能接收廣播信號。”
鄔賀銓:智能網聯汽車是汽車產業換代的新機遇
“現在,汽車電子系統占到總成本的30%-60%,未來汽車的創新80%會來自汽車電子和智能網聯系統。車聯網不僅僅是改善城市的智能交通,也是一個產業。到2020年,全球的汽車電子系統與車聯網的市場規模達到3000億美元。”
盡管車聯網市場發展前景誘人,但鄔賀銓也表達了自己的擔憂。
“多年來中國市場的汽車電子系統幾乎全部進口,我們不掌握汽車電子系統,也就沒辦法發展到網聯汽車,城市的智能交通也不可能徹底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