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電視產業歷史,每一次顯示技術的變革都意味著行業的一次洗牌。而在近兩年里,QLED與OLED在顯示領域無疑是爭議最大的。尤其,作為OLED的“后輩兒”QLED顯示技術,在三星、TCL、海信、飛利浦等電視巨頭的推動下,居然有趕超OLED的趨勢。

2015年,三星發布了SUHD TV,宣告吹響QLED電視的號角;2016年,收購被譽為“量子點顯示之父”的技術公司QD Vision,進一步精進QLED的研發;2017年,三星首款QLED旗艦電視——Q8C誕生。自此,三星正式踏上了QLED之路。

除了三星之外,國產巨鱷TCL也是全球最早開始研究并推廣量子點顯示技術的,所以在這項超前的顯示技術上具有絕對的話語權。
自2014年推出首款搭載量子點技術的產品之后,便一直深耕于此;從2016年初的全球首款QUHD TV量子點電視X1,再到今年剛剛公布的X5,TCL的QLED布局也是愈發迅速。
目前,TCL在量子點技術上的投資已達幾十億元,當下正在利用已有的OLED材料練習打印技術,從而逐步實現量子點技術的應用,并計劃爭取五年實現量子點技術的商業化。
海信則另辟蹊徑,玩兒起了自主研發,推行自家的ULED電視。海信天璣系列ULED超畫質電視集合了量子點技術的長處,成為液晶電視的代表性產品,也是海信推動液晶顯示技術升級的又一個里程碑產品。

據悉,海信新一代量子點顯示產品將在2019年正式上市,之后也將繼續推出更優質的ULED電視產品。
那么,為何三星要“死磕”量子點QLED顯示技術?如此多的巨頭為何紛紛為之傾倒呢?
首先QLED技術已經從最初的“青澀”逐步走向成熟,憑借低成本、更長的壽命、更高的亮度、更好的色彩并實現更低的功耗等優勢,在市場份額上也在穩步攀升。
其次,未來QLED電視的終極形態是要和OLED一樣,做到“無背光化”的“電致發光”。
而且,三星正在全力研發下一代QLED技術,未來的QLED電視不再采用傳統的藍光通過量子點薄膜產生白光照亮液晶螢幕;而是通過電驅動,使量子點本身發光并通過混色產生圖像,不再需要液晶、薄膜等模塊,并完全省去背光單元。
當然,目前QLED仍處在技術研發階段,自身必定有一些不易克服的難題,預計四~五年之后才會有消費級產品問世。
隨著全球第一大三星和第三大TCL家電企業的鼎立,相信QLED顯示技術今后的勢頭會愈發強勁。
不過,在消費者日漸回歸電視本質,追求畫面品質的當下,至于誰是下一代顯示技術也許并不那么重要,畢竟老百姓關心的只是誰的價格更便宜、顯示效果更好。
因此,關于OLED和QLED這場對決的勝負,依舊充滿了未知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