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工信部最新發布的《2017年10月份通信業經濟運行情況》顯示,在移動互聯網快速發展的背景下,戶均移動互聯網接入流量不斷上漲。數據顯示,10月當月戶均移動互聯網接入流量達到2.25G,比去年同期增長147.8%。流量消費爆炸式增長催生了新業態,直播、創客、網約車、共享單車等應運而生,深刻地改變著社會發展。
用戶月均流量接入超2G
工信部網站日前公布的數據顯示,10月中國移動電話用戶突破14億,達14.03億戶,1-10月累計凈增8150萬戶。移動寬帶用戶(即3G和4G用戶)總數11.01億戶,占移動電話用戶的78.5%。隨著移動互聯網的深度普及,用戶的使用習慣已經養成,月戶均移動互聯網接入流量增長迅速。相較去年同期的0.91G,10月當月戶均移動互聯網接入流量達到2.25G,同比增長147.8%。
從2016年開始,移動上網流量貢獻首次超過傳統業務,躍升為在大運營商主營業務中第一大收入來源。如今,整個行業正全面步入流量運營的競爭時代,挑起電信運營商收入增長的大梁,并逐步取代了過去個大運營商靠語音和短信賺錢的時代。這直接體現在從今年上半年開始運營商不斷推出大流量套餐和定制手機卡。據不完全統計,國內的三大運營商已經與19家互聯網公司推出了多達35種的“流量卡”合作。
用戶需求激發流量消費潛力
為何我國的流量消費實現了增長?
首先,智能終端的廣泛普及和網絡能力快速提升。近期,工信部發布的《2017年10月國內手機市場運行分析報告》顯示:2017年10月,國內手機市場出貨量3818.1萬部,1-10月,國內手機市場出貨量4.05億部。智能手機上的文學、視頻、音樂、游戲等內容的日益充實,提升了用戶對流量使用的需求,激發了流量消費潛力。據《2016微信社會經濟影響力研究》報告顯示,2016年微信帶動的流量消費就達1587億元,同比增長26.6%,拉動行業流量消費超三分之一。另據工信部部長苗圩發表的署名文章《制造強國和網絡強國建設邁出堅實步伐》透露,我國移動應用累計數量超過800萬款,累計下載量超過1.5萬億次,應用數量全球領先。
其次,電信運營商積極響應國家的提速降費政策,開展流量經營。中國聯通陸續與騰訊、阿里巴巴、微博、百度、支付寶、工商銀行等公司合作推出“定制手機卡”,主打大流量和低價,吸引了大批來自互聯網渠道的新增用戶。此類業務迅速搶占了流量市場。坐擁眾多用戶的中國移動目前也和愛奇藝、騰訊視頻、優酷合作的專屬大流量套餐,同時也下降了流量的資費。中國電信日前則在全國范圍內推出了三款無限流量卡,分別是99元省內無限流量、199元全國無限流量、169元全家共享無限流量。
智能終端不斷發展,更新換代,網絡速度一再提高,各類流量資費優惠不斷涌現,如此之多的用戶需求,給流量消費營造了一個良好的市場環境,更加促流量消費增長。
流量增長催生新業態
流量帶來的不僅是生活的便利,還催生著新業態甚至新產業,這是對于傳統行業來說是一種機遇,同時也是一種挑戰。新業態的出現深刻地改變著社會發展。
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發布的第40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手機網絡購物與網上支付逐漸成為“流量族”的主流消費方式。截至2017年6月,手機網絡購物與網上支付用戶數量分別達到51433萬人與48042萬人,手機網上支付普及率已達近七成。短視頻、直播、創客、網約車、共享單車……新的職業應運而生,滴滴、優步等一系列打車應用的出現,超過了公共交通;自2016年三季度開始,大量共享單車應用的出現,直接導致騎車出行的網民急劇增長,網約車日均訂單數達2500萬單,共享單車用戶規模過億。基于移動互聯網的創新打開了產業發展新空間,為創業者提供了實現夢想的可能。據不完全統計,2016年我國外賣平臺注冊的外賣騎手數量已突破1000萬人。
可以說,中國已經完全步入了流量社會,流量催生了新業態,新模式,同時刺激著傳統的行業的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