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1日,浙江省通信管理局、浙江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浙江省經濟和信息化廳、浙江省教育廳、浙江省民政廳、浙江省自然資源廳、浙江省生態環境廳、浙江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浙江省交通運輸廳、浙江省農業農村廳、浙江省海洋經濟發展廳、浙江省商務廳、浙江省文化廣電和旅游廳、浙江省衛生健康委員會、浙江省體育局、浙江省國防動員辦公室、國網浙江省電力有限公司、杭州鐵路辦事處共十八部門印發的《浙江省“信號升格”專項行動實施方案》已對外公示。
主要目標方面提出,到2024年底超過1萬個重點場所實現移動網絡深度覆蓋(即重點場所的關鍵點位均達到相關覆蓋標準要求),2800公里鐵路和8萬公里公路、26條地鐵線路實現移動網絡連續覆蓋(即線路沿線95%的區域達到相關覆蓋標準要求)。移動網絡下行均值接入速率不低于220Mbps,上行均值接入速率不低于45Mbps,卡頓、時延等主要業務指標加快改善,移動網絡達標速率占比不低于90%(即90%情形下達到相關速率標準要求)。
到2025年底,超過1.5萬個重點場所實現移動網絡深度覆蓋,3200公里鐵路和10萬公里公路、26條地鐵線路實現移動網絡連續覆蓋。5G網絡覆蓋深度和廣度持續完善,5G流量占比顯著提升。移動網絡下行均值接入速率不低于240Mbps,上行均值接入速率不低于50Mbps,卡頓、時延等主要業務指標全面優化,移動網絡達標速率占比不低于95%(即95%情形下達到相關速率標準要求)。
共提出了十大領域、25個具體重點任務:
(一)推進公共場所“信號升格”
1.政務中心。持續提升各級政務服務中心的移動網絡信號覆蓋,重點覆蓋政務服務大廳、業務窗口、行政事項受理點等關鍵點位,支撐提高行政效能,提升群眾辦事體驗。到2025年,實現全部鄉鎮級以上政務服務中心/便民中心移動網絡信號覆蓋和質量保障。(責任單位:省級有關單位)
2.醫療機構。持續提升移動網絡在一級及以上醫療機構、村衛生室(社區衛生服務站)等移動網絡信號覆蓋,重點覆蓋門急診區、輸液室、檢驗窗口、住院部、手術室等關鍵點位,支撐開展視頻通話、移動支付、遠程醫療、便民服務、應急處突等應用。到2025年,實現全部一級及以上醫療機構、村衛生室(社區衛生服務站)移動網絡信號覆蓋和業務保障。(責任單位:省衛健委、省通信管理局)
(二)推進學校“信號升格”
1.高等學校。持續提升普通高等學校、職業高等學校等移動網絡信號覆蓋,重點覆蓋圖書館、教學樓、餐廳、宿舍樓、報告廳、體育館、校園綠地等關鍵點位,支撐在線教學、視頻監控、安全管理等應用。到2025年,實現省內全部高校的移動網絡信號覆蓋和應用體驗提升。(責任單位:省教育廳、省通信管理局)
2.中小學機構。持續提升中小學校園移動網絡信號覆蓋,重點覆蓋教學樓、餐廳、學校行政樓等關鍵點位,支撐在線教學、視頻監控、安全管理等應用。提升山區、海島中小學移動網絡信號覆蓋質量,形成網絡覆蓋完全、網絡教學空間融合的泛在化學習環境。到2025年,實現有條件地區中小學的移動網絡信號覆蓋和應用體驗提升。(責任單位:省教育廳、省通信管理局)
(三)推進文旅景點“信號升格”
1.文旅場景。持續提升A級及以上旅游景區、博物館、國家級旅游度假區、國家級旅游休閑街區、紅色旅游教育基地、夜間文化和旅游消費集聚區、城市廣場等移動網絡信號覆蓋,重點覆蓋游客服務中心、售票處、索道上下站、區內景點、展覽展示區、休閑區等關鍵點位,支持景區開展4K/8K 視頻、智慧導覽、VR/AR沉浸式旅游等應用。到2025年,實現全部3A級及以上景區、三級及以上博物館移動網絡信號覆蓋和應用體驗提升。(責任單位:省文化廣電和旅游廳、省通信管理局)
2.體育場館。持續提升公共體育場館網絡信號覆蓋,重點提升比賽區域、看臺區域信號質量。針對可能出現大型文體活動做好網絡容量評估和軟硬件資源預留,滿足移動通信網絡保障需求。到2025年,全省280個公共體育場館實現移動網絡信號深度覆蓋和應用體驗提升。(責任單位:省體育局、省通信管理局)
(四)推進交通設施“信號升格”
1.交通樞紐。持續提升民用機場、客運火車站、客運汽車站、港口客運站等移動網絡信號覆蓋,重點覆蓋售票大廳、候機(車、船)區、安檢區等關鍵點位,滿足流量密集、業務突發性強、并發業務多等通信業務需求。到2025年,省內在用8個民用機場、73個客運火車站、101個客運汽車站和10個港口客運站全部實現移動網絡信號覆蓋和業務保障。(責任單位:省交通廳、杭州鐵路辦事處、省通信管理局)
2.城市地鐵。創新地鐵覆蓋整體解決方案,強化新技術新產品應用,加快提升地鐵隧道、地上線路等移動網絡信號連續覆蓋,重點覆蓋地鐵檢票口、安檢區、站臺站廳、調度室等關鍵點位,保障復雜環境下通信服務體驗。逐步推進確定地鐵無線通信業務專用頻率,保障地鐵專用無線通信業務安全需求。到2025年,實現全部地鐵站臺、站廳深度覆蓋,基本實現26條以上地鐵線路移動網絡信號連續覆蓋。(責任單位:省交通廳、省通信管理局)
3.公路鐵路水路。各級交通運輸主管部門與通信主管部門應及時對接交通運輸基礎設施規劃與通信基礎設施規劃相關信息,并指導公路項目建設單位和基礎電信企業做好銜接。持續推進高速鐵路網、重點客運普速鐵路、國道、省道、城市骨干道路、農村公路重要路段和高等級航道等移動網絡信號連續覆蓋,重點覆蓋鐵路站臺、公路服務區、收費站、橋梁隧道、船閘、國省道沿線關鍵區段等重要點位,支撐旅客通話及綜合信息服務需求。到2025年,實現公路鐵路水路關鍵點位深度覆蓋,長度超過3000公里的鐵路、8000公里的國道和5000公里的省道實現移動網絡信號連續覆蓋。(責任單位:省交通廳、杭州鐵路辦事處、省通信管理局)
(五)推進住宅建筑“信號升格”
1.住宅小區。持續推進居住小區、城中村、城鄉結合部等移動網絡信號覆蓋和基于光纖到房間(FTTR)的室內Wi-Fi覆蓋,重點覆蓋活動中心、生活超市、地下停車場、電梯等關鍵點位,新建住宅小區關鍵點位基本實現移動網絡全覆蓋,支撐智慧家庭、智慧社區等應用。加強室內電梯(井道和轎廂)、地下空間、應急避難場所等特殊場景移動通信網絡協同覆蓋,到2025年,實現90%以上住宅小區和全部人防結建地下室的移動網絡信號覆蓋和應用體驗提升。(責任單位:省建設廳、省國動辦、省市場監督管理局、省通信管理局)
2.商務樓宇及酒店。持續推進超甲級、乙級商務樓宇、星級酒店、會議中心等移動網絡信號覆蓋,重點覆蓋前廳、辦公區、會客室、客房、用餐區、地下停車場等關鍵點位,滿足在線辦公、視頻會議、休閑娛樂、綜合服務等應用需求。到2025年,實現90%以上城市商務樓宇移動網絡深度覆蓋和體驗提升。(責任單位:省建設廳、省文化廣電和旅游廳、省商務廳、省國動辦、省市場監督管理局、省通信管理局)
(六)推進山區海島“信號升格”
1.鄉鎮農村。鼓勵基礎電信企業加大偏遠山區農村通信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力度,因地施策規劃建設通信基站,加快推進5G網絡向自然村延伸。鼓勵農村統一網絡規劃、建設、服務等標準,實現城鄉“同網同速”。重點覆蓋鄉村集市、鄉村數智生活館、村委會、村活動廣場、村衛生室等關鍵點位,提升大田種植、設施種植、畜禽養殖、水產養殖等各類農業生產區域網絡覆蓋水平,重點保障數字農業工廠(基地)、未來農場、農產品電商村、農業農村信息化示范基地等網絡信號質量。到2025年,自然村移動網絡信號覆蓋和質量顯著提升。(責任單位:省通信管理局、省農業農村廳、省經信廳、省衛健委)
2.海島。加快推進海島無線網絡建設,逐步實現海島與陸地“同網同速”。鼓勵依托海岸線、島礁、燈塔、海上油氣和風電平臺等,推進內海、領海和毗鄰區信號覆蓋,靈活選用衛星、微波等保障專屬經濟區應用場景。部署以海面覆蓋為目標的5G基站,通過高站與低站協同,高頻與低頻互補,由近及遠,逐步擴展海域覆蓋范圍。到2025年底,有人居住島嶼全部實現移動網絡信號覆蓋,內海、領海等海域基本實現5G網絡覆蓋。(責任單位:省自然資源廳、省海洋經濟發展廳、省通信管理局、省經信廳)
(七)推進工業園區升格行動
1.產業園區。依據《浙江省“415X”先進制造業集群建設行動方案(2023—2027年)》,聚焦全省制造業“雙核一帶一廊”整體布局,重點做好特色產業園區網絡深度覆蓋,持續完善以5G網絡為基礎的園區感知網絡設施、虛擬專網、邊緣云計算設施等新型基礎設施,全面滿足產業發展對網絡時延、可靠性、數據安全與隔離等要求。加速推進企業生產辦公場所的全光網部署。在重點的產業園區全面實現千兆光網的預覆蓋,滿足入駐企業數字化和信息化需求。到2025年,實現300個以上園區的移動網絡信號覆蓋和應用體驗提升(責任單位:省經信廳、省發展改革委、省商務廳、省建設廳、省通信管理局等按職能負責)
2.電商園區。鼓勵各地基礎電信企業開展現有“跨境電商產業園”“直播電商基地”等電商園區網絡補盲工程,提升電商園區網絡質量。拓展電商科技場景應用。推動5G、5G RedCap等技術在設施搭建、個性化服務、運營管理等方面的應用,提升電商企業核心競爭力,不斷創新電商業態,推動產業向智能化、數字化網絡化、服務化方向發展。扎實做好農村電商平臺運營、直播帶貨等網絡支撐,助力村民打造農產品線上銷售平臺,助力拓寬銷售渠道。到2025年,實現56個國家級、省級電商園區的移動網絡信號覆蓋和應用體驗提升。(責任單位:省商務廳、省經信廳、省通信管理局)
3.重點商超。持續推進商業街區、綜合商業體、超市等移動網絡信號覆蓋,重點覆蓋顧客休息區、餐飲區、商鋪、收銀區、地下停車場等關鍵點位,滿足高峰期移動支付、直播、視頻、通話等業務需求,支撐商貿數字化便民服務。到2025年,實現100%以上重點商超的移動網絡信號深度覆蓋和業務保障。(責任單位:省通信管理局、省商務廳)
(八)推動業務服務感知升格行動
1.優化互聯網應用基礎設施部署。主要互聯網企業加速部署關鍵內容設施、重要業務樞紐、資源匯聚中心,提升綜合業務服務能力。完善內容分發網絡(CDN)節點部署,加大熱點內容引入力度,優化加速性能,提升用戶端到端業務感知。科學配置應用服務器帶寬,動態優化數據傳輸,滿足大并發量等業務需求。(責任單位:省通信管理局)
2.完善互聯網業務感知關鍵指標監測分析。對于提供視頻直播、視頻通話、短視頻、云游戲等業務的互聯網企業,基礎電信企業要加強對業務連通率、卡頓率、時延、高清視頻占比等關鍵感知指標的監測分析,提升應用程序和主流終端兼容性,加大端到端協同,保障用戶基本業務使用需求。面向新型互聯網業務的差異化感知需求,加快構建用戶業務感知評價標準,分級、分類保障用戶端到端業務體驗。(責任單位:省通信管理局)
3.加強新技術試點應用。推動行業虛擬專網應用5G RedCap等新技術,加快推動5G-A萬兆移動網絡試點部署,共同推進全省5G聯人、聯物、聯車、通感業務升級。加快人工智能等新技術引入,推進網絡運營維護智能化,減少網絡質差問題處理響應時間,保障網絡服務質量穩定供給。(責任單位:省通信管理局、省經信廳)
(九)推動資源要素保障升格行動
1.統籌推進跨行業規劃銜接和標準落實。依托國土空間規劃“一張圖”實施監督信息系統,加強信息基礎設施相關規劃與國土空間規劃銜接,推動信息基礎設施納入國土空間規劃,基站、機房等相關設施選址布局和配建要求應在國土空間規劃編制當中予以統籌保障。加強信息基礎設施規劃與電力設施相關規劃的有效銜接和協同建設,保障移動基站等設施的電力供應。統籌推動《建筑物移動通信基礎設施工程技術標準》落實,做到移動通信基礎設施與建筑物同步設計、同步施工、同步驗收,未驗收合格建筑物嚴禁接入公用電信網。(責任單位:省級有關單位)
2.保障重點場所通信基礎設施建設通行權。各地市教育、自然資源、住房和城鄉建設、交通運輸、文化和旅游、衛生健康等行業主管部門組織交通樞紐、鐵路公路、城市地鐵等公共交通服務單位,重點商超、住宅小區、商務樓宇等業主單位,政務中心、文旅景區、醫療機構、高等學校、鄉鎮農村等運營管理單位和基層單位,在具備條件的情況下,向移動通信基站、光纖寬帶等通信基礎設施建設預留空間,鼓勵各單位所屬設施資源免費向通信基礎設施建設開放,提供建設運維便利,確保通信基礎設施建設通行權。(責任單位:省級有關單位)
3.加強通信基礎設施用能保障。各地市能源主管部門組織供電企業加強與基礎電信企業和鐵塔公司等協作,超前配置電力容量,對重要通信設施實行多路市電保障,對具備條件的5G基站加快轉改直進程,對符合條件的5G基站實施電力打包參加市場化交易,降低5G用電成本。基礎電信企業積極開展網絡綠色化改造,加快先進節能技術應用推廣,降低基站功耗。推動地方在電力設施新建和擴容建設中,簡化審批事項,優化審批流程,縮短審批時間。(責任單位:省發展改革委、省能源局、省通信管理局、省經信廳、省電力公司)
4.加強通信基站電磁輻射環境管理。各地市生態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加強與通信行業主管部門的合作,積極主動指導和監督基礎電信企業和鐵塔公司等開展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組織開展電磁輻射環境監督性監測。基礎電信企業和鐵塔公司應嚴格履行環保備案手續,切實做好電磁輻射環境監測、科普宣傳等工作。(責任單位:省生態環境廳、省通信管理局)
(十)推動質量監測能力升格行動
1.提升網絡質量監測能力。建立“信號升格”信息報送機制,及時跟蹤省5G網絡建設和應用發展進度。各基礎電信企業定期開展第三方移動用戶滿意度測評和移動網絡質量測評,增強態勢監測,促進關鍵短板有效提升,推動服務質量和用戶感知持續提升。做好網絡建設和網絡監測工作成效定期評估和總結報告。(責任單位:省通信管理局)
2.強化通信網絡抗毀能力。基礎電信企業加強網絡運行監控,優化相關網管系統功能,實現網絡運行狀態實時監測、網絡性能動態管理、網絡故障自動定位及時處置。持續優化通信設施選址布局和通信網絡多路由冗余保護。修訂完善通信基礎設施建設標準,在災害多發地區建設超級基站,提升災害多發地區通信設施建設抗災等級。(責任單位:省通信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