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政辦〔2020〕36號
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委、辦、廳、局:
第五代移動通信(以下簡稱“5G”)作為新一代信息通信升級演進的重要方向,是實現萬物互聯的關鍵信息通信基礎設施,是貫徹國家“制造強國、網絡強國”戰略,發展數字經濟的必由之路。為抓住5G發展機遇,推進5G產業發展,推動實體經濟與新一代信息技術深度融合,助力青海省經濟轉型升級,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經青海省政府同意,提出如下實施意見。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和國家數字經濟發展戰略綱要,認真落實青海省委、青海省政府關于推動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決策部署,堅持信息基礎設施的戰略性公共基礎設施地位,合理統籌利用城市公共資源,加快部署建設5G新型信息通信基礎設施,構建支撐經濟社會數字化轉型的新型信息“大動脈”,開啟“萬物互聯”新時代,為青海省深入實施“五四戰略”、奮力推進“一優兩高”、統籌“五個示范省”建設、強化“四種經濟形態”引領,提供強有力支撐。
(二)基本原則。
1.堅持政府統籌協調。強化政府在整體規劃、應用推進、政策保障等方面的作用,充分發揮政府組織和協調能力,做好頂層設計,引導支持企業為主體,有序推進5G網絡建設、融合應用、協同發展。
2.堅持資源開放共享。強化信息通信基礎設施的社會化共享和集約化利用,促進城市基礎設施資源有效配置,提升資源共建共享水平,促進降本增效。
3.堅持融合創新發展。深化5G與經濟社會各領域融合應用,加快應用創新促進5G產業規?;l展,打造數字經濟新動能。
4.堅持安全穩定發展。統籌網絡安全、信息安全、數據安全、無線電安全。嚴守安全底線,堅持技管結合,確保5G網絡高效、安全、可靠、穩定。
(三)發展目標。
1.建設目標。到2023年,實現全省重點縣區及以上場景5G網絡全覆蓋,其他地區的民生服務、產業園區、文化旅游等重點場景5G網絡全覆蓋。信息通信基礎設施進一步完善,滿足5G建設需求。5G關鍵性指標達到或超過全國平均水平。
2.產業目標。到2023年,5G在生態治理、工業制造、民生服務、城市治理、交通運輸、文化旅游等領域廣泛應用,覆蓋范圍更加廣泛。深度融合的新業態、新模式基本成熟,垂直行業新動能接續涌現,集約精細智能綠色發展水平不斷提高。
二、重點任務
(一)夯實5G基礎設施,加快5G網絡部署。
1.規劃引領,依規建設。中國鐵塔青海分公司牽頭,堅持共建共享原則,統籌各5G網絡運營企業提出的基站建設需求,編制5G基站建設規劃;各市州政府將5G基站建設規劃納入空間規劃控制性詳規并落實執行,實現信息通信基礎設施與工程主體同步規劃、同步設計、同步施工、同步驗收。(責任單位:各市州政府,青海省發展改革委、青海省自然資源廳、青海省住房城鄉建設廳、青海省通信管理局、青海省交通運輸廳、青海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其中第一位為牽頭單位,下同)
2.統籌資源,共建共享。各市州政府整合各類桿塔資源,實施“一桿多用”改造,編制市政道路桿塔信息目錄和智慧桿需求表,出臺智慧桿建設計劃與技術規范。青海省住房城鄉建設廳、青海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加快出臺《智慧桿技術及工程建設規范指引》,全省新增塔桿實現統一規劃和智能化建設,現有道路各類存量桿塔分批改造,為全省各類通信基站開放使用。(各市州政府,青海省住房城鄉建設廳、青海省自然資源廳、青海省公安廳、青海省交通運輸廳、青海省通信管理局)
3.聚焦重點,加快覆蓋。圍繞“一帶雙圈多節點”空間布局開展各市州城區、景區、工業園區、交通樞紐、大型場館、醫院、校園等場景5G基站部署。重點布局西寧—海東都市圈、海西(含格爾木)工業園區、泛共和盆地城鎮區,加快推進5G網絡配套設施建設,充分滿足垂直行業應用發展對承載網能力增長的需求。(青海省通信管理局、青海省工業和信息化廳、青海省住房城鄉建設廳、青海省交通運輸廳、青海省農業農村廳,各市州政府)
(二)大力發展5G產業,推進應用創新。
4. 5G+工業互聯網。支持制造企業、5G網絡運營企業、互聯網企業、科研院所、高校等合作搭建工業互聯網測試環境,開展5G網絡技術應用。推動試驗區優勢產業向價值鏈中高端延伸,產品、服務向精細化和高品質提升,推進5G遠程監控與調試、設備遠程診斷修復、遠程操控等場景在特色行業試點,建設企業級工業互聯網平臺,加快工業軟件普及,推動工業應用程序(APP)應用。(青海省工業和信息化廳、青海省通信管理局、青海省發展改革委、青海省科技廳、青海省商務廳)
5. 5G+智慧商務。鼓勵運用5G信息技術,推進數字商務發展,加強商業數字化改造,培育智慧商圈,發展信息消費、時尚消費、智能消費新模式,加快外貿業務5G技術應用,加強城市社區和農村電子商務服務網點信息化、網絡化建設,盤活零散服務資源,助力智慧社會建設。(青海省商務廳、青海省發展改革委、青海省工業和信息化廳、青海省通信管理局、西寧海關,各市州政府)
6. 5G+生態環境保護。建設基于5G的智能應用生態感知系統,提高實時監測和感知能力,不斷完善全天候、多層次的“天地空一體化”生態環境監測網絡,擴大監測范圍,提高監測質量,增強預警及應急處置能力。推進5G在河湖長綜合管理系統中的應用,提高對青海省內水源河流的環保監控和管理能力。(青海省生態環境廳、青海省自然資源廳、三江源國家公園管理局、青海湖景區管理局)
7. 5G+智慧廣電。加快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5G等技術在廣播電視傳輸覆蓋網中的應用,打造主流媒體融合傳播網、數字文化傳播網、基礎戰略資源網。在升級擴容現有廣電“三江云”平臺的基礎上建設智慧廣電云平臺,推動“云、網、端”資源要素相互融合及智能配置。(青海省廣播電視局,各市州政府)
8. 5G+民生服務。推進5G在政務、醫療、教育、社會治理等民生領域的應用,結合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實現互聯互通、資源共享、業務協同,推進5G在城市精準治理、惠民服務、精準扶貧等重點領域的應用,提高智能化水平。(各市州政府,青海省發展改革委、青海省教育廳、青海省衛生健康委、青海省民政廳、青海省公安廳)
9. 5G+智慧城市、園區。加快新型智慧城市建設,強化塔桿、管道、交通等市政設施智能化改造,構建基于5G網絡的生活社區、產業發展、社會服務平臺。實現青海省內工業園區、服務業聚集區、商務貿易聚集區、文化創業聚集區的互聯互通。提升城市智能化水平,助力共建高原美麗城鎮示范省。(青海省住房城鄉建設廳、青海省工業和信息化廳、青海省發展改革委、青海省商務廳、各工業園區,各市州政府)
10. 5G+智慧物流。大力促進區域貿易流、資金流、信息流、物流的互聯互通,匯聚形成物流大數據,利用數據分析、數據融合、人工智能等技術打造區域集約化物流體系,提升青海省物流產業和商業競爭力。(青海省工業和信息化廳、青海省發展改革委、青海省商務廳、青海省市場監管局、青海省交通運輸廳)
11. 5G+智慧農牧業。推進3S(GIS地理信息系統、GNSS全球衛星導航系統、RS遙感技術)及5G網絡在農業基地、畜牧養殖基地、水產養殖基地的應用。選取牦牛、藏羊、冷水魚養殖及果蔬、藥材種植等特色領域,以農情監測、智能灌溉、防災減災等應用為重點,推動標準化規?;a,提升智能化、精準化、數字化水平,推進5G物聯網應用與農業生產、經營、管理、服務各環節融合。(青海省農業農村廳、青海省自然資源廳、青海省生態環境廳、青海省應急廳)
12. 5G+智能交通。選取有代表性的道路場景,開展車路信息交互、風險監測及預警、交通流監測分析等應用拓展。結合傳感器、高精度地圖、北斗定位等技術提升路網安全與運行效率,為智能駕駛奠定基礎,推進高速公路、鐵路、民航等交通干線和樞紐的人臉識別進站、移動支付等應用。(青海省交通運輸廳、青海省公安廳、中國鐵路青藏公司、青海機場公司)
13. 5G+智慧旅游。促進5G、大數據、VR(虛擬現實)、無人機、移動互聯網與旅游資源創新融合,打造5G智慧景區、智慧旅游小鎮、智慧旅行社等旅游服務,提升重點旅游景區的數字化、智能化水平。積極引入國內先進互聯網企業發展虛擬旅游,拓展3D美景欣賞、游客互動交流等虛擬旅游產品消費。加快景區智能終端整機設備、內容采集制作設備的應用,豐富智慧旅游產品。(各市州政府,青海省文化和旅游廳、青海湖景區管理局)
14. 5G+智慧應急。以應急管理需求為導向,充分發揮5G物聯網技術的優勢,實現地質、礦山探測設備、重點易燃易爆生產企業、自然災害等智能感知、狀態監測和數據匯聚,保障高效、快捷、有效的應急指揮、資源調度等應急需求。(青海省應急廳)
15. 5G+品牌賽事。利用5G網絡性能,打造5G實時直播,實現4K/8K高清視頻傳送,提供優質的賽事直播。實現設施、設備、器材的物聯網連接,融合傳感技術、云計算、大數據及GIS、3D等技術,實現全景可視化的智能應用,提升賽事的服務水平。(青海省體育局、青海省廣播電視局)
(三)深化科技創新,繁榮數字經濟。
16. 建設5G科技創新平臺。推動青海省內高等院校、重點職業學校設立5G技術課程。組建5G領域高水平研發平臺,提升原創性研發能力。鼓勵5G網絡運營企業和高等院校及行業企業深入融合、創新發展,聯合建設5G創新應用實驗室。推動建立5G眾創空間、孵化器、加速器等公共平臺。(青海省科技廳、青海省發展改革委、青海省工業和信息化廳、青海省教育廳)
17. 積極培育引進5G企業。培育本地5G產業領軍企業,大力引進技術先進、產品競爭力強、發展空間大的知名5G企業。鼓勵支持傳感器等零部件、晶圓等芯片材料、大數據、軟件開發等方面知名企業在青海建立制造基地、研發中心,帶動5G產業整體發展。推動青海省內外5G骨干企業與青海省重點工業企業對接合作。(青海省工業和信息化廳、青海省科技廳、青海省發展改革委,各市州政府)
18. 推進區域數據中心建設。鼓勵各市州及基礎電信企業依托已建成的數據中心,通過政府統一規劃,形成資源集中優勢,充分利用政策鼓勵相關5G創新企業入駐。加大對新型企業的支持力度,滿足低時延、大帶寬等要求,為5G產業發展提供平臺和服務。(青海省工業和信息化廳、青海省通信管理局、青海省發展改革委,各市州政府)
(四)強化政策協同,優化發展環境。
19. 加強5G網絡基礎設施保護。各市州政府將5G等各類通信網絡基礎設施安全保護工作納入社會治安綜合治理考評體系,落實《青海省電信設施建設與保護條例》,嚴厲打擊破壞通信基礎設施的違法犯罪活動,依法處置阻撓、破壞通信基礎設施建設的行為。對因征地拆遷、城鄉建設等造成的通信設施遷移或損毀,嚴格按照《公用電信設施損壞經濟損失計算方法》《信息通信建設工程預算定額》標準予以補償。(各市州政府,青海省公安廳、青海省住房城鄉建設廳、青海省自然資源廳、青海省通信管理局)
20. 完善5G干擾協調機制。建立5G基站電磁兼容測試評估體系,提升5G頻譜資源管理水平。建立健全5G干擾協調機制,有效推進5G基站與同頻、鄰頻衛星地球站等無線電臺(站)的干擾隔離和協調,保障5G及衛星通信等網絡安全運行。(青海省無線電管理辦公室、青海省通信管理局、青海省廣播電視局、各5G運營企業)
三、保障措施
(一)建立統籌推進工作機制。由青海省數字經濟協調推進領導小組統籌推進5G網絡建設、應用推廣等工作,形成高效的聯動保障及督辦機制,促進青海省5G發展目標快速實現、5G行業應用迅速拓展。各市州政府同步建立相應協調督辦工作機制,制定出臺5G建設實施方案。(青海省工業和信息化廳、青海省通信管理局,各市州政府)
(二)強化電力資源保障。中國鐵塔青海分公司牽頭推動信息通信基礎設施用電參與電力市場化交易。強化改革創新,協調供電部門建立通信設施優先供電保障機制,在用電申請、電力增容和直供電改造上,為5G網絡建設提供最大便利。公變區域內新增基站采用直供電,5G基站用電管理單位和供電部門配合共同推進通信網直供電改造,更多使用新能源儲能電力。(青海省工業和信息化廳、青海省發展改革委、青海省市場監管局、中國鐵塔青海分公司、國網青海省電力公司,各市州政府)
(三)加大政策資金扶持。充分利用各類渠道資金支持5G網絡建設、技術創新、示范應用、終端消費和產業發展。對符合投資范圍的5G應用發展重大項目,加大投融資力度。將工業企業利用5G改造提升生產環境及工業互聯網內外網建設成本費用,納入青海省技術改造扶持政策范圍。(青海省財政廳、青海省工業和信息化廳、青海省科技廳、青海省發展改革委,各市州政府)
(四)強化網絡信息安全保障。堅持總體國家安全觀,加強5G通信網絡、重要信息系統及數據資源保護,構建多層次、多縱深的綜合防御體系。加大5G頻譜資源使用保護力度,依法打擊違法用頻。推廣應用攻擊防護、漏洞挖掘、入侵發現、態勢感知、可信芯片等5G安全產品。(青海省通信管理局、青海省公安廳、青海省無線電管理辦公室、青海省廣播電視局、青海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各市州政府)
(五)強化人才保障。依托青海省“高端創新人才千人計劃”等平臺引進和培養高層次人才,加快構建立體引才網絡,支持高端5G人才創新創業,加強5G人才獎勵扶持,完善人才使用評價機制,構建5G產業人才隊伍。(青海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青海省教育廳、青海省科技廳)
(六)加強宣傳引導。各市州政府加大信息基礎設施安全保護政策法規和相關知識的宣傳普及力度。開展多種形式的科普宣傳活動,強化5G應用宣傳,引導實體經濟與信息技術深度融合,推動青海省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各市州政府,各5G運營企業)
青海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2020年5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