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宿科技的股吧中罵聲一片。3月10日,經歷了5個連續漲停的網宿科技發布公告,3月14日將有2.43億股股份解除限售,占公司總股本的10%。3月11日晚間,網宿科技再次宣布,公司第一大股東陳寶珍及多名高管均計劃減持。此前的1月8日至2月20日,網宿科技多次公告公司第二大股東、董事長劉成彥減持計劃。
3月7日,深交所下發的關注函中問到網宿科技,“是否存在內幕交易或操縱股價的情形?”3月11日晚,網宿科技回應關注函稱,董事長劉成彥“減持不存在內幕交易或操縱股價的情形”。
伴隨著股價大漲,網宿科技出現在邊緣計算題材中,但是這家此前成敗系于CDN業務的科技企業,能否靠著貼上邊緣計算標簽實現再一次業績和股價的“騰飛”,還有待進一步觀察。對于這一市場,網宿科技副總裁李東也曾承認,這是一個需要投入5年以上時間的長期市場。
大額減持計劃曝光
2月以來,網宿科技的股價一路大漲。2月22日、25日,網宿科技分別漲8.8%、9.02%,3月4日至8日連續5個交易日漲停。
暴漲之下,網宿科技發布股票交易異常波動公告表示,公司基于大數據、人工智能、物聯網、5G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帶來的發展機遇,將非公開發行股票募集資金投資項目“社區云”項目變更為建設“面向邊緣計算的支撐平臺”項目。
隨之而來的是監管層關注。3月7日,網宿科技收到深交所關注函,要求網宿科技說明“面向邊緣計算的支撐平臺”項目所面臨的風險;補充公司董監高及持股5%以上大股東近期買賣公司股票的情況,是否存在內幕交易或操縱股價的情形。
3月11日晚間,網宿科技回復監管層關注函表示,公司開展邊緣計算項目面臨技術風險、相關行業發展限制風險,“如果在本項目實施過程中公司的科研開發、技術不能及時地突破這些難題,將會對項目建設造成不利影響”。
網宿科技還回應,近1個月內董事長劉成彥通過大宗交易共減持公司1735萬股股份,其他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近1個月內無買賣公司股票的情況。
值得注意的是,網宿科技在3月10日披露,公司將有2.43億股股份解除限售,占公司總股本的10%。按照3月8日網宿科技的總市值,這批限售股對應估值42億元。
大批限售股即將解禁,網宿科技高管、大股東已經做好了減持準備。3月11日,網宿科技收到實際控制人陳寶珍、副總經理儲敏健、副總經理黃莎琳、董事會秘書周麗萍的股份減持計劃告知函。
陳寶珍計劃減持不超過1.46億股的網宿科技股份,占公司總股本的6%。儲敏健、黃莎琳、周麗萍分別計劃減持不超過692萬股、64萬股、260萬股網宿科技股份。
搭上“邊緣計算”概念
邊緣計算成為股市題材新貴,網宿科技出現在該題材中。甚至因為漲幅過大,網宿科技收到了深交所關注函。
邊緣計算是指在靠近設備或者數據源頭的一側,進行數據處理,從而減少網絡延遲帶來的影響,是對云計算業務的一種補充。這項技術又與5G相聯系,應用于自動駕駛、物聯網、機器人、工業、醫療等行業。谷歌、英特爾、微軟等國際大廠紛紛推出相應的解決方案。
第三方機構IDC中國區總裁霍錦潔表示,到2021年,全球云計算市場的規模將達到5650億美元,這其中約有20%為邊緣云,市場規模可達到1130億美元。華為方面曾披露,未來50%的數據處理將來自于邊緣計算,而阿里云等廠商也開始陸續推出邊緣計算產品。
2016年,網宿科技曾啟動CDN到云服務的戰略升級,并開始對CDN節點的云化改造,推出相應的云服務產品。在邊緣計算方面,其推動CDN節點升級為邊緣計算節點,讓其具備存儲、計算、傳輸和安全等功能,以便能夠支持高頻、高交互的海量數據處理。
2018年9月,網宿科技調整募投資金用途。其中,擬投入面向邊緣計算的支撐平臺項目3.2億元,云安全項目2.2億元和計算能力共享平臺17.4億元。為了聚焦核心業務,2019年1月,網宿科技甩貨廈門秦淮,也就是IDC業務,希望減少資金投入壓力。
不僅如此,參與聯通混改后,2018年11月,網宿科技公告,旗下全資子公司“網宿投資”與中國聯通(600050)全資子公司“聯通創投”發起成立遏制公司“云際智慧”,開展CDN與安全和邊緣計算的服務。多家券商報告認為這項合作將推動部署邊緣計算節點,發展相關業務。
2018年開始,邊緣計算被推向前臺。但可以看到的是,其參與的玩家遠多于CDN市場,不僅是云計算和CDN公司看好這一市場,硬件和芯片廠商、電信運營商,甚至一些產業聯盟和開源社區也開始紛紛入場,市場競爭更加激烈。
對于這一市場,網宿科技副總裁李東也曾承認,這是一個需要投入5年以上時間的長期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