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SMA首席技術官Alex Sinclair表示:“在中國乃至世界各地,GSMA推出的具備通用性和可互操作性的技術規范促進了eSIM技術的廣泛采用,該規范不僅減少了市場碎片化,而且提供了一致的消費者體驗。從消費電子產品到汽車,我們看到各種各樣的上市產品正充分利用網絡連接帶來的好處,同時賦予消費者選擇的權利。”
在眾多廠商產品的支持下,搭載eSIM技術的智能手表在中國的發展勢頭迅猛。盡管eSIM智能手表仍只占智能手表總持有量的一小部分,但其占有率在未來將增加的可能性較大。為推動普及,中國運營商還支持消費者將其智能手表和手機共享一個號碼。盡管中國為全球市場制造了大量智能手機,但中國國內市場尚未正式采用eSIM技術,這需要適當的監管和新的制造、物流和供應鏈流程。縱觀全球,已有超過50家移動運營商支持具備eSIM功能的智能手機。
報告重點提到全行業協作在推動中國eSIM發展方面的作用,其中涉及運營商、政府和監管機構。目前,中國移動、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都在開發eSIM解決方案,并已推出蜂窩M2M和物聯網(IoT)eSIM平臺。中國eSIM市場仍處于早期發展階段,其中部分專有解決方案與GSMA規范共存。然而,預計將在最終采納GSMA規范之前隨著市場的成熟而出現一個過渡期。
報告重點提到中國為幫助建立有利的eSIM部署監管框架所付出的巨大努力。簡化程序和制定明確、統一的消費類和產業類設備eSIM要求規則,對于加快eSIM技術的部署及其市場普及至關重要。其中包括憑證管理、根證書管理和網絡安全,以及跨境互操作。報告還建議政府應當推進eSIM服務的試驗,特別是在新興的工業物聯網方面,以推進建立開放的eSIM生態系統。
報告強調,過去兩年全球eSIM生態系統取得了重大進展,90多家移動產業參與者支持GSMA面向全球消費設備的遠程SIM配置規范。他們均采用單一的、作為實際運作的方法,避免了行業碎片化和互操作性問題,推動了全球發展,并賦予了消費者選擇的權利。
雖然智能手表是第一種采用該技術的大眾市場產品,但如今eSIM功能在平板電腦、筆記本電腦和智能手機(例如谷歌和蘋果)中的部署也日益增加。汽車行業同樣處于eSIM技術部署的最前沿,繼歐洲緊急呼叫(eCall)計劃推出之后,內置連接現在也是歐洲的特定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