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科幻作家大劉原創,歷經4年打磨的《流浪地球》成為春節檔最亮眼的一匹黑馬,在今天票房累計突破24億,開啟了中國科幻電影元年。
這個數字背后有著原作者天才的想象、電影創作者們的無數付出,同時也有著云計算的一份助力。
震撼的畫面背后是海量的計算
《流浪地球》的故事發生在太陽即將毀滅的未來,洪水淹沒冰封的上海,木星周圍徘徊的地球,異常氣候的變化……每一幀特效畫面都既宏遠浩大,又細膩真實,這些光怪陸離的未來景象和宏大詭奇的宇宙星辰背后是常人難以想象的工作量。
一秒鐘電影鏡頭由24幀畫面組成,普通渲染1幀需要半個小時,僅靠特效公司自身的渲染設備和算力,一部電影的渲染時間往往需要數萬小時,花費幾年的時間。
助電影人“造夢成真”
為解決后期渲染的巨大壓力,《流浪地球》特效方Macrograph與華為云合作,運用了擁有海量計算和彈性使用特性的云渲染,將素材上傳至云端,遠程使用云計算系統進行渲染。云渲染可將任務分割成若干部分,由集群中的各個節點同時渲染,大大減少渲染耗時。
為支撐《流浪地球》的頂級視覺效果需求,滿足大量用戶同時渲染超高清效果的請求,云渲染系統的服務器需具備驚人的圖形性能和網絡傳輸速度。
與常規云計算應用相比,云渲染在滿足同樣數量的用戶需要時,所需耗用的硬件性能高出了數倍至數十倍,這對提供云渲染服務的數據中心基礎設施的規模、彈性擴容、供電溫控可靠性等能力都提出了巨大挑戰。
此次承載如此強大云渲染算力的便是華為智能模塊化數據中心,其自身就如同從科幻電影中走出來一般,各大AI黑科技傍身,是名副其實的“最強大腦”:
它搭載了基于AI技術的DCIM+智能管理系統,配備了華為獨有的iCooling、iPower、iManager先進技術,可輕松精細化管理制冷、供電、機柜等全部基礎設施資源,實現數據中心全生命周期持續最優化運行。
iCooling提供了端到端的基于深度神經網絡的數據中心溫控系統自動控制優化功能,實現IT設備的熱負載、溫控室內機的制冷輸出到室外的冷凍站全鏈路統一調控尋優,解決了云渲染業務的單柜高密度部署和突發大負載運行帶來的局部熱點等挑戰;
iPower實現了供配電系統全鏈路可視化管理,通過智能告警定位和關鍵器件壽命預測/失效預警構筑了多重可靠性保障的供配電系統,讓云渲染業務運行起來安全無虞;
iManager通過數字化智能化的軟硬件融合,實現數據中心資產和容量管理自動化,提高資源效率、利用率,支撐大容量、多用戶并發的云渲染需求。
不僅運行高效,智能模塊化數據中心的建設也極其高效快速。
為滿足快速部署海量云算力的需求,華為對整個超大型云數據中心基礎設施系統進行了解耦和重構,工廠的模塊化預制過程和現場的土建工程過程同步進行;當預制基礎設施模塊到達現場后,僅需簡單的吊裝拼接和少量安裝工作既可完成整個數據中心的交付。
在中國,交付一個首期1000機柜(約190箱)、五層堆疊的TIERⅢ數據中心只需9個月,未來每6個月即可擴容1000機柜。
華為云幫助Macrograph在極短的時間內順利完成了渲染工作,節省了大量成本,華為智能模塊化數據中心支撐了海量的計算能力,快速靈活的部署方式還可以有效減少企業的現金流壓力和投資回收周期,是云時代海量算力的堅實“基座”,為中國科幻電影“破繭成蝶”貢獻了寶貴力量。
帶著地球一起流浪,這是中國人的浪漫與對故土家園永恒的情懷。中國科幻電影的這一步,我們期待了太久,如今元年終于開啟,云計算已經實踐,中國科幻電影也必將繼續一步一步堅實地走下去。
助力更震撼的特效,期待更成功的科幻,繼續希望與探索,持續高效算力,華為智能模塊化數據中心已Read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