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云是金融機構的行業云,是云計算技術在金融行業的一種應用。旨在為銀行、證券、基金、保險等金融機構提供IT資源和互聯網運維服務,提供符合監管要求的云產品,為金融客戶提供更加專業周到的服務,為金融行業創新服務賦能。銀行在互聯網大背景下,其業務正在線上化、移動化,IT基礎設施加速“云化”,一些業務信息系統逐步向云服務器遷徙,已經開始在金融科技戰略上向“云端”邁出實質性步伐。
銀行“上云”已成大趨勢
監管機構引導銀行等金融行業“上云”
2016年7月,原銀監會發布《中國銀行業信息科技“十三五”發展規劃監管指導意見(征求意見稿)》,該《意見》中強調了云計算架構平臺的建設,以適應互聯網環境下計算資源彈性變化和快速部署等需求。《意見》指出,銀行業應穩步實施架構遷移,到“十三五”末期,面向互聯網場景的重要信息系統全部遷移至云計算架構平臺,其他系統遷移比例不低于60%。
2018年3月7日,原銀監會牽頭16家金融機構成立金融云公司——融聯易云金融信息服務(北京)有限公司(簡稱“融聯易云”),包括工農中建四大國有銀行,興業銀行、招商銀行、中信銀行、民生銀行和恒豐銀行等五家股份制銀行,北京銀行、南京銀行等兩家城商行,上海信托、北京信托兩家信托公司,光大集團子公司光大云付、郵儲銀行母公司中國郵政集團和一家私募基金。通過搭建銀行等金融行業共享服務平臺的方式,創新銀行等金融機構之間的合作模式,為客戶提供優質、高效的金融信息服務,促進普惠金融發展。這是繼網聯、百行征信之后,由監管機構主導的中國金融基礎設施建設又一布局。“融聯易云”的成立,是銀行等金融機構自建金融云的標志性舉措,會促進金融機構更多的金融“上云”預案加速運行。
銀行業紛紛“上云”表現活躍
為符合監管層面對銀行業提出的“上云”要求,已有不少銀行在布局金融云業務。
早在2012年,建設銀行就啟動了云平臺建設項目,成為國內第一家在生產數據中心大規模應用私有云的商業銀行。建設銀行私有云架構包括云服務、云管理、資源池等部分,通過云管理平臺對各個資源池進行統一管理、同一調配,將各類資源整合為各種云服務(2018年7月建設銀行推出了公有云平臺,8月推出了開放銀行的平臺)。2017年3月,興業銀行旗下興業數字金融服務(上海)股份有限公司在北京發布其金融云服務,到目前已有超過300家的銀行合作用戶。2017年6月,招商銀行子公司招銀云創(深圳)信息技術有限公司與IBM發布基于IBM System i的金融行業云,該云服務目前已在寧波通商銀行、新疆銀行、華潤銀行等多個小銀行落地。還有浦發銀行、廣發銀行等股份行也在籌備開展金融云服務。在監管機構引導下,銀行業紛紛“上云”表現活躍。
“云化”是一條新的賽道
金融業“云化”是一條新的賽道,銀行業要搶,其他金融業態也要搶。在金融云這一新興市場領域,目前已形成銀行金融云服務商群體與互聯網金融云服務商群體,前者更熟悉銀行業務,后者有很強的底層虛擬化技術能力,市場競爭格局正展現在“云”上。有市場,就有商機,更大的商機已顯示在前面,銀行業踴躍“上云”搶賽道,通過金融云平臺向行業輸出賦能。
金融云有力推進銀行轉型
金融數據的重要性促使銀行業自建金融云
金融數據關系到國家的經濟命脈,具有高度的敏感性,與一般的信息數據大為不同。無論是著眼于金融核心業務,還是著眼于風險管控形勢,對銀行業來說自建金融云都是更為穩妥的做法。銀行業自建金融云,也有助于解決單個金融機構沒能力做或做得不太經濟、不夠集約的公共科技服務(大型銀行由于傳統信息化基礎設施投入大、人才多、技術風控要求高等因素,能夠自行采購軟硬件產品并能自行搭建獨立運營的私有云。但中小銀行在科技投入上缺少資金和人才,很需要借助行業的金融云來提升和發展自身的科技能力,并大幅降低科技投入成本);還可以解決一些銀行擔憂核心數據上“外部云”的問題,使之無需使用“外部云”。
金融云是銀行發展金融科技的必備基礎
在金融科技領域,金融云與大數據、區塊鏈、人工智能等一樣具有重要地位。而且大數據、區塊鏈、人工智能等金融科技應用項目的落地,都需要金融云的支撐。金融云在為各金融機構提供技術服務上,有很強的可操作性。所以說銀行發展金融科技,金融云是必備基礎。
金融云為銀行業解決一系列問題提供技術支撐
近年來,銀行受到利率市場化(資產回報率走低)、互聯網金融發展及一些新興金融業態沖擊等因素影響,面臨著諸如金融多元化競爭加劇、傳統物理網點將逐漸消亡、銀行主導地位受到削弱等問題,解決這些問題需要金融云來提供基礎的技術支撐。同時,金融云能夠支持銀行提升運營效率,降低IT成本,創新業務模式,實現跨行業合作。
金融云的可變性使銀行更好滿足客戶需求
金融云的核心是云計算架構,而云計算架構具有很強的彈性可擴展特點,能夠隨時擴容以應對互聯網流量的變化,支持移動互聯網的高頻業務需求。這就使得金融云可以隨著市場需求擴展伸縮,能夠對客戶需求隨時響應,有效打通相關獲客渠道,讓業務覆蓋整個用戶生活。對銀行來說,可以實現在虛擬世界中全方位滿足客戶在任何時間和地點的需要。
金融云助推銀行實現數字化管理和服務
金融云是銀行業實現互聯網轉型的一項重要基礎,將使得銀行憑借云平臺走上云端,邁入互聯網服務領域,進而有力助推銀行實現數字化管理和服務,實現自我升級,提升服務質量。金融云尤其將幫助中小銀行解決互聯網金融產品弱(使競爭力減弱)、缺乏線上場景(影響獲客)、互聯網運營能力不強、IT投入不足、風控軟硬件技術落后等問題,使其實現向場景化、數字化、規制化、智能化轉型。
銀行“云化”要符合監管要求
銀行“云化”過程中,會出現不少需要解決的問題,特別要關注數據監管,因為監管導向很重要,只有讓數據符合監管要求,才能做好云服務。當然,監管要求也需進一步明確。
互聯網公司具有強勁的金融云競爭力
互聯網公司的云服務體系發展較早,其云服務技術也更為成熟穩定。互聯網巨頭中,阿里云早在2013年11月就宣布整合阿里巴巴集團旗下各方面資源推出阿里金融云服務,讓金融機構能夠更好地開展互聯網業務;騰訊云在2015年涉足金融云業務,目前已經服務了超過6000家金融客戶,包括150多家銀行、20多家證券公司,許多家保險公司以及幾千家互聯網金融公司。
由于金融云是一項資源消耗很大的系統性工程,一些中小銀行等金融機構想要“造云”非常困難,而互聯網公司(能夠提供“硬科技”的IT企業或擁有“軟科技”實力的大型互聯網企業)的軟硬件技術較為成熟,可以為其輸入具有云服務能力的產品“金融云”?;ヂ摼W公司向中小銀行等金融機構提供金融云服務,能夠通過金融云平臺將其接入云計算、大數據、AI等智能化發展軌道,并快速部署上線其網絡金融業務(合乎法規基礎上),大大降低其IT成本。以BAT為主的互聯網公司構成的金融云,將是銀行業打造的金融云的強勁競爭對手。
保險機構“上云”之路
保險機構“上云”之路各有不同,除中國平安等大型保險企業有能力打造云平臺外(2017年9月中國平安的金融壹賬通上線“智能保險云”產品,推出“智能認證”、“智能閃賠”兩大產品,面向全行業開放),大多數擁有云服務能力的保險機構,都是借助于互聯網公司的金融云平臺。
例如,阿里金融云為保險行業提供云計算解決方案,目前已有幾十家保險機構“上云”(系統從渠道、外圍、到核心),開展業務+數據+云的全方位“互聯網+保險”創新。騰訊金融云為保險行業提供從業務接入、數據分析、應用服務到公共服務等層面的一體化整體解決方案,深入解決保險業務系統部署問題,靈活滿足保險業務需求。并提供符合金融監管要求的災備能力,保障保險系統的穩定性、安全性。目前,已有40多家保險公司在騰訊金融云開展業務。保險機構通過這些金融云開放平臺,將原來需要線下對接的保險產品實現線上對接,大大降低了對接的難度與時間成本。并且不僅僅是對于公眾C端用戶的保險銷售,也針對B端商戶、互聯網公司實現快速上線保險產品,實現保險產品銷售及盈利。不過,圍繞金融云這一潛在市場,從保險業與銀行業的緊密關系看,保險機構加入以銀行業為主的金融云或保險業的保險云,將更有利于保險機構的數據安全和云服務能力建設。
未來的金融云,將更為智能,為各類金融機構的業務快速發展提供更有效的運行環境和技術支持,滿足諸多業務不斷推陳出新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