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互聯網浪潮的興起引起媒體人的遷移成為近年來傳媒行業的現象,
梨視頻也不例外。兩年前,邱兵、
李鑫雙雙告別傳統媒體,轉身創立了梨視頻。這個帶著傳統媒體基因的產品,一誕生便引起行業強烈關注。
近日,電視指南-傳媒獨家對話梨視頻
總編輯李鑫,聆聽梨視頻的發展脈絡以及他對
短視頻行業的看法。以下是對話實錄。
梨視頻總編輯李鑫
對話實錄
傳媒獨家:在成為互聯網內容公司的總編輯后,你每天的工作是怎樣的?和在報社相比有哪些不同的感受?
李鑫:內容安全是我的首要責任,其他的互聯網平臺可能只需要最后一端進行審核過濾,我們要從生產環節介入,對視頻的剪輯、導向、細節的真實性進行把關,包括還有重點視頻的四審環節還有終審,也是需要我來簽發的。
第二個就是內部管理。因為梨視頻是一個互聯網內容公司,它不是一個原來的報社,也不止一個編輯部,它需要運用互聯網公司的管理方式,包括利用反饋的數據,如何指導這些拍客,如何與拍客溝通等。除此之外,對于后臺管理系統升級、大方向的選題策劃也需要我來參與。
傳媒獨家:請用一句話來定位梨視頻?
李鑫:生產中國故事,這是我們內容團隊的一個追求。如果再進一步闡述的話,我們希望生產出更多正向的資訊內容。
傳媒獨家:梨視頻如何把控內容生產的安全性?
李鑫:我們是從制度方面來解決的,一開始我們就把傳統媒體的“三審制度”引入,我記得這個應該是商業化短視頻平臺的第一家。最早的時候很多人還質疑我們這種模式過重,但實際上我們這一步走得很對,我們從開始階段就要把整個的流程完善。
傳媒獨家:短短兩年時間,梨視頻已經崛起成為短視頻優質內容的供應商,背后有哪些原因?
李鑫:一個是整個短視頻的大環境都是利好的,另外很重要的一點就是我們傳統媒體出生的團隊基因。我發現傳統媒體人做短視頻無論從安全生產還是選題判斷,實際上都是有優勢的,我覺得這個非常重要。
我覺得無論是打造短視頻平臺,還是只做內容生產,都需要有正確的價值觀。邱兵一直向我們團隊每個人強調,我們的產品敢不敢給自己的小孩看。這也是我們團隊內部一致認可的標準。一時的喧囂,你可能會搶到風頭,但只有不斷持久地生產有價值的內容才能長久,因為美好的東西總是最容易被大家認可。
傳媒獨家:你怎么看短視頻的發展?
李鑫:所謂
風口,風來了就過去了,說短視頻是風口其實是一種錯覺,短視頻作為一種新資訊信息和新載體形態,它是與文圖并列的,并且有取代文圖的趨勢,這個風會一直刮下去。
我認為短視頻發展仍然處在起步階段,可能會出現一些良莠不齊的現象。但隨著主管部門規范管理和市場參與者的自律,短視頻行業也會逐漸建立起了自己的生產標準和規范。
傳媒獨家:你認為梨視頻現在處于哪個發展階段?
李鑫:我們在自己的賽道里目前是做得最好的,這個我倒不用太遮掩或者是太謙虛,當然我們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我舉個例子,我們的核心拍客網絡現在是6萬人,到年底準備發展到10萬人。當你的產量成倍遞增的時候,內容生產方式可能有一個革命性的變化。
梨視頻上線還不到兩年,我們整個項目還比較年輕。我們的日活還處于中等規模,還可以進一步提高,而這個跟我們的產量和品牌影響力的成熟都是相關的。
傳媒獨家:除了短視頻,梨視頻有沒有在長視頻等其他領域布局?
李鑫:長視頻,我們更加偏精品化、調性獨特、內容獨家。最近我們團隊以“泰國救援山洞被困少年”事件為主題制作了網絡紀錄片,我們的全球拍客跑遍了所有志愿者的國家,回顧了這場28國4000多人參與的救援奇跡,最后呈現出時長近30分鐘的視頻,產生了很強烈的反響和很好的口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