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軍智能電視市場5年之后,小米電視上周宣布登頂中國市場第一。
8月28日,小米電視特意在北京召開了一場發布會,按照小米公司聯合創始人、小米電視負責人王川引用奧維云網數據表示,在今年第二季度小米電視取得了中國銷量冠軍。王川還稱,下半年將加大渠道建設,力爭拿下今年全年出貨量第一。
在此次發布會之前,小米還公布了上市以來首份財報,數據顯示今年第二季度小米電視全球銷量同比增長350%。在小米電視團隊官方給出的宣傳圖中,“小米電視躍居中國第一”四個大黑字顯得無比醒目刺眼。
一時間,業內對此質疑不斷。
爭議“中國第一”
“太假了,那個發布會現場”一位參加了小米電視8月28日發布會的家電媒體對鳳凰網科技表示。在該人士看來,一個季度的銷量第一并不能代表全年。同時,還有質疑者認為沒有公布具體銷量和銷售額數據,這樣的第一不足以讓人信服。
公開數據顯示,2017年中國彩電四大巨頭TCL、創維、海信、長虹電視的全球銷量都超過了1000萬臺,隨便一家都超過了小米。小米電視即便是做到了中國市場的全渠道第一,但宣傳自己為“中國第一”,有些過于斷章取義。
事實上,這樣的文字游戲小米電視也不是第一次玩了。
早在2015年5月,小米電視也曾在其官方微博中發布消息稱,“根據智能電視網權威數據顯示,小米電視已經成為出貨量第一的智能電視品牌!速速轉發這個好消息!”
當時這個所謂智能電視網,在行業內本身也不具備影響力,因此該微博發布后,另一家老牌彩電行業巨頭海信迅速在微博發布一篇名為《30天第一?小米電視這次吹大了》 文章,對小米電視所謂的出貨量第一進行回懟。
海信當時那篇文章表示,有關網站引述的銷售數據僅是來自于淘寶,僅僅以單一渠道就對外號稱“榮登王座”、“超越國內外所有品牌”確實有些偏頗。
在互聯網電視競爭激烈的2015年前后,電視圈里關于“誰賣得最多”這類話題一直就沒有停止過。2014年的十一期間,小米和樂視就曾相繼喊出“雙十一電視銷量排名第一”,而隨后創維也加入戰局。
而今年,電視圈在宣傳上自詡第一的營銷亂象依舊沒有停止。在今年俄羅斯世界杯期間,海信便打出“海信電視,中國第一”的廣告語,試圖用“第一”這個標簽定位,建立消費者心智。
那么,小米電視今年第二季度到底是不是中國市場第一?
靠低價搶占市場
“從我們目前掌握到的數據來看,的確小米已經是全渠道零售量第一。”知名第三方調研機構Gfk家電行業資深分析師楊毅晟在接受鳳凰網科技采訪時表示。他認為,小米電視銷量今年大幅增長一方面是因為蠶食了樂視電視退出后的市場空白,另一方面則是和當年的樂視電視有些類似,依靠比同行更有優勢的低價快速搶市場。
上述分析師表示,小米和樂視的打法則有本質的區別,當年樂視電視硬件是低于成本價售賣,小米電視則不一樣,其硬件是不虧錢的,還有所盈利。
小米去年找了行業分析師做了調研,分析師稱32寸的小屏智能電視市場上均價都在一千多元,小米如果要走量,價格需要賣到1000元以下。隨后在去年9月,小米推出的32寸的小米電視4A,售價999元。這個爆款幫助小米快速的搶占了市場。
這樣的做法,和紅米手機打法類似。小米電視用的是互聯網思維,線上渠道主要靠官網直銷,線下則是以小米之家為主,相比傳統彩電廠商,小米幾乎沒有渠道溢價。
8月19日,工信部賽迪研究院和中國電子報聯合發布的《2018年上半年家電網購分析報告》顯示,小米獲得了2018年上半年線上彩電市場的“銷量冠軍”,份額由上年的5.5%猛增到17.4%。
不過,該網購報告指出,小米的低價策略僅僅是搶占低端品牌份額,其不到2000元的均價決定了它無法成為銷售額冠軍,也未對海信、創維、TCL等品牌造成太大沖擊。
誰來狙擊小米?
“小米的成功,本質上并非產品或技術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是營銷模式的成功。”家電行業觀察家劉步塵在近期一篇質疑小米電視中國第一的文章中表示。
另外一方面,小米電視在依靠低價策略獲得銷量大幅增長的背后,其品控問題并沒有因此減少。近年來,有關小米電視屏幕漏光、壞屏等質量問題屢遭消費者投訴。
究其原因,有分析師認為,從目前小米發布的新品來看,其整體技術還是停留在比較初級的階段,沒有自己的核心技術。這一方面導致了其產品品控較差,另一方面也限制了小米電視沖擊高端市場。
近日,有多家媒體報道稱華為、OV近期也將入局智能電視市場。OV方面目前已經有回應進行了否認,但華為的確是對智能電視布局已久,這是其物聯網戰略中一個比較重要的入口,并且其海思芯片早已提供給了海信等多家電視廠商使用。
在樂視退出后,中國智能電視市場,也是時候出現一個可以對小米電視產生威脅的狙擊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