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智能駕駛,我們認為廣汽有兩條戰線必須要打。”日前,面對汽車業內熱議的智能駕駛技術路線之爭,廣汽研究院首席技術官、智能網聯技術研發中心主任黃少堂拋出了與國內其他汽車企業不盡相同的論斷。
近年來,以互聯網為代表的新興技術迅猛發展,新一輪科技革命給世界
汽車產業帶來了顛覆性的變化。“智能化”“網聯化”正在成為汽車產業轉型升級、創新求變的主戰場。
“大部分汽車企業是把無人車作為一個先導技術來研發,資源、人力投入相對較小,在研發過程中盼望盡快看到產業的拐點。但廣汽研究院走的不是這個路線。”黃少堂直言,“新技術應該在開發中得到提煉,在高科技前沿產生的技術不斷溢出,反哺現在的科技配置。我們要求一是技術溢出,二是降低成本開發先進科技,盡可能地尋找更多的合作伙伴。”
據黃少堂介紹,在廣汽研究院內部,自動駕駛的研發分為兩條路徑:漸進量產式與跨越創新學習式。所謂漸進量產式,即從ADAS自下而上研發,“從L1到L3都有量產借鑒、量產計劃、量產時間、量產車型,開發過程都會有一個時間節點。”
而跨越創新學習式,則代表廣汽從L4、L5直接切入,用激光雷達、攝像頭、毫米波雷達、超聲波雷達等基于L4、L5的最新裝備,以科技上的優勢,不斷融合生產過程中的算法、傳感感知等技術,溢出反哺到L3的量產中。
在黃少堂看來,雙線作戰的優勢在于,一個是利用杠桿效應給量產車找到更強的合作伙伴;另一個便是以新科技為核心,通過最高端的研究,以最先進的方式達到最好的體驗感。
值得一提的是,2017年11月,廣汽集團與騰訊公司在廣州舉行戰略合作發布會。會上,廣汽與騰訊共同發布了雙方智能網聯領域的最新合作成果,并全球首發由廣汽集團自主研發的iSPACE智聯電動概念車。
據介紹,iSPACE作為由廣汽研究院基于新能源平臺自主研發的創新車型,提出“car stops,life starts”(有限車空間,無限車生活)用車理念,提供沉浸式娛樂交互體驗,車尾屏幕還搭載了車外社交互動系統。此外,其搭載的騰訊車聯“AI in Car”系統,可智能識別感知多種出行場景。
“正是因為我們這種開發模式,現在有很多國際、國內大腕跟我們合作,例如騰訊、華為、高德,后續我們會跟更多科技企業展開深度交流。”黃少堂坦承,兩條戰線發力智能網聯的模式既保證了量產開發,保證合作者的基本利益,更能夠使合作者與廣汽投入在同一個先導技術開發的組織架構里面。“合作者不僅在傳統產品開發中得到了實惠,還在高科技產品開發中得到了經濟支撐。”
事實上,廣汽在智能網聯領域布局已久。早在2013年的廣州車展上,廣汽傳祺GA3智慧版便率先應用“智慧傳祺T-BOX”,憑借遠程監控等功能獲得好評。目前,廣汽傳祺品牌車型近40萬臺車都搭載了網聯系統。
“真正的智能網聯系統,必須要做到與汽車實時數據緊密連接,對休閑娛樂、駕駛等功能實時控制,能夠實時檢測、實時傳送信息。車本身的智能軟件和智能控制器必須緊密關聯。”黃少堂表示,通過硬件、軟件全面的獨立開發,廣汽做到了真正把車連在網上。“對整個汽車的軟件刷新、OTA大數據的升級,以及對車的維護和數據的讀取,在不同的場景下,都會有一個嚴格的把控。”
在黃少堂眼中,雖然面臨著眾多互聯網公司的競爭,但憑借著汽車行業在車輛動力、車輛控制、車輛集成的百年積累,智能駕駛的實現是“其他行業不可顛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