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4日,在CCBN2025人工智能創新論壇上,中興通訊戰略生態首席專家屠嘉順發表"AI賦能,邁向網絡自治新紀元"主題演講,為廣電5G差異化發展提出創新思路:依托后發優勢構建全自治網絡(AN),借助AI技術實現人力精簡、能耗降低雙重目標,大幅提升網絡關鍵性能指標,開辟5G競爭中的差異化躍升路徑,實現網絡高質量發展。

屠嘉順指出,全球通信行業已形成"加速網絡自治"的共識,政府機構與TMF、GSMA等標準組織推動AN頂層設計,國際頭部運營商2026年將有23%進入L4高階自智階段,國內三大運營商也明確2025年實現AN L4的目標。對于廣電5G而言,可直接借鑒成熟技術框架與場景經驗,聚焦“全自治網絡架構”,以智能體為核心構建"大小模型協同、跨域能力整合"的新一代運維體系,例如通過大模型自主規劃網絡策略、小模型處理結構化數據,實現從單域自治到跨域協同的效率躍升。
針對廣電5G初期面臨的網絡維護人力、能力與能耗成本壓力,中興通訊以多個試點案例展示自治網絡的降本實效。在無線智能運維場景,浙江試點通過智能體協同將后臺保障人員從6人精簡至1人,監控工作量減少30%,保障效率提升83%;在IP網絡故障處理中,山東試點通過"總控Agent+識別Agent+分析Agent"鏈式協作,單故障全流程工作量預計減少150人天。在節能方面,中興通訊HI-RAN雙智節能方案在河南試點實現31.7%的整體節能,年節電預計784萬度;SPN雙智節能在浙江試點通過"秒級流量預測+毫秒級休眠喚醒"技術,單機能耗降低10%,已在29省商用。
中興通訊強調,自治網絡的核心價值在于通過AI技術重構網絡性能指標(KPI),實現從故障處理到用戶體驗的全鏈條優化。在核心網場景,河北試點通過智能體實現"分鐘級數據感知+八級容災能力",故障發現時長縮短50%,重大故障歸零;在無線場景,通過"負荷預測+參數尋優"機制,浙江試點使智能體協同LPI準確率超90%,高負荷小區流量補償效率提升顯著;在IP網絡中,山東試點定界定位準確率達91%,故障識別時長從5分鐘壓縮至1分鐘。在用戶體驗方面,河南信陽試點針對云游戲用戶推出"專屬Logo帶寬保障+MOS值智能評估"方案,速率提升25%、時延優化18%,帶動單站流量增長8%。
此外,中興通訊提出廣電5G的超車需依托"技術借力+生態融合",構建廣電特色的自治網絡路徑。在技術方面,依托中興通訊與TMF、3GPP等組織的合作經驗,快速接入國際主流標準體系,在API認證、場景定義等方面實現"生態借力"。在差異化場景創新方面,結合廣電"內容+網絡"雙重屬性,探索"自治網絡+智慧廣電"場景,動態優化IPTV/OTT業務的網絡資源分配,實現"內容分發效率與用戶滿意度"雙提升。
以AI驅動的全自治網絡為支點,以高效運營的網絡為底座,以KPI提升為競爭力內核,撬動廣電5G新增長,中興通訊愿攜手中國廣電在5G下半程打造高質量新型廣電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