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6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布會,國家知識產權局相關領導出席會議介紹了2023年知識產權工作進展情況。
2023年全年授權發明專利92.1萬件,實用新型專利209萬件,外觀設計專利63.8萬件。專利復審結案6.5萬件,無效宣告結案0.77萬件。受理PCT國際專利申請7.4萬件。中國申請人提交海牙外觀設計國際申請1814件。
截至2023年底,我國發明專利有效量為499.1萬件。其中,國內(不含港澳臺)發明專利有效量為401.5萬件。我國每萬人口高價值發明專利擁有量達11.8件。
全年注冊商標438.3萬件。完成商標異議案件審查15.3萬件。完成各類商標評審案件審理37.3萬件。收到中國申請人馬德里商標國際注冊申請6196件。截至2023年底,我國有效商標注冊量為4614.6萬件。
截至2023年底,國內(不含港澳臺)發明專利有效量為401.5萬件,同比增長22.4%,首次超過400萬件。其中,高價值發明專利擁有量166.5萬件,占41.5%,較上年提高1.1個百分點。國內注冊商標有效量為4404.7萬件,同比增長8.4%。
截至2023年底,我國國內擁有有效發明專利的企業達42.7萬家,較上年增加7.2萬家。國內企業擁有有效發明專利290.9萬件,占比增至71.2%,首次超過七成,創新主體地位進一步凸顯。
按照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劃分的35個技術領域統計,截至2023年底,我國國內有效發明專利增速前三的技術領域分別為信息技術管理方法、計算機技術和基礎通信程序,分別同比增長59.4%、39.3%和30.8%,遠高于國內平均增長水平,表明我國在數字技術領域保持了較高的創新熱度,為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持續賦能增效。
2018至2022年,七大專利密集型產業中,增加值年均增速最快的前三個產業分別是:信息通信技術服務業,年均增長14.9%,研發、設計和技術服務業,年均增長11.0%,信息通信技術制造業,年均增長10.2%,為實體經濟發展持續注入創新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