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3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和旅游部公示了2022年文化和旅游發展統計公報。
2022年,文化和旅游系統圍繞《國家基本公共服務標準(2021年版)》,推動公共服務效能有效提升。開展第七次全國縣級以上公共圖書館評估定級,推廣文化館圖書館總分館制建設模式,探索城鄉新型公共文化空間建設。舉辦2022全國公共文化產品云上采購大會和區域性“文采會”。完成第一、二批63個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創新發展復核。推出91個具有區域影響力的“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典型范例。深入推進“春雨工程”“文化悅老”“文化筑夢”“文化助殘”等志愿服務行動。
2022年末,全國共有群眾文化機構45623個,比上年末增加2092個。其中鄉鎮綜合文化站33932個,增加1408個。年末全國群眾文化機構從業人員195826人,比上年末增加5819人。其中具有高級職稱的人員7868人,占4.0%;具有中級職稱人員18262人,占9.3%。
2022年末,全國群眾文化機構實際使用房屋建筑面積5298萬平方米,比上年末增長6.5%;業務用房面積3668萬平方米,增長3.7%。年末全國平均每萬人群眾文化設施建筑面積375.25平方米,增長6.6%。
全年全國群眾文化機構共組織開展各類文化活動270.73萬場次,比上年增長7.4%;服務人次95922萬人次,增長15.2%。全年全國群眾文化機構組織開展線上群眾文化活動280.96萬次。
2022年末,全國群眾文化機構共有館辦文藝團體9322個,演出10.32萬場,觀眾5442萬人次。由文化館(站)指導的群眾業余文藝團體46.36萬個。
文化和旅游部持續優化市場營商環境,全面實行行政許可事項清單管理,持續推進“一網通辦”,開展“延期辦”工作,推進“好差評”制度落實,建成文化和旅游市場電子證照管理系統。修訂部門規章2部、行政規范性文件30個,不斷規范演出經紀人員、營業性演出、娛樂場所、鄉村民宿、劇本娛樂活動等管理。發布導游專業素養研培要點、旅游景區文明引導工作指南,印發星級飯店從業人員三年培訓計劃,完成全國特級導游考評工作。規范網絡直播、明星廣告代言,規范網絡主播行為。
推進數字文化產業快速發展,推動5G、超高清等技術廣泛應用,推動國有文藝院團開發《抗戰中的文藝》線上演播、《只此青綠》數字藝術品等項目。聯合印發《虛擬現實與行業應用融合發展行動計劃》,培育線上演播、沉浸式體驗等新型業態。
根據國家統計局統計,2022年全國規模以上文化及相關產業企業實現營業收入121805億元,比上年增長0.9%。其中,文化新業態特征較為明顯的16個行業小類實現營業收入43860億元,比上年增長5.3%。
2022年,文化和旅游部推進實施國家文化數字化戰略,認定12個國家旅游科技示范園區,資助14個文化和旅游部重點實驗室研究項目推進實施文化和旅游領域國家重點研發計劃,評定發布“長安十二時辰+大唐不夜城”唐文化全景展示創新實踐、“建筑可閱讀”——上海文旅融合創新實踐、舞蹈詩劇《只此青綠》的創新實踐等三項文化和旅游最佳創新成果。
2022年,全國文化和旅游事業費1202.89億元,比上年增加70.01億元,增長6.2%;全國人均文化和旅游事業費85.20元,比上年增加5元,增長6.2%。文化和旅游事業費占財政總支出的比重為0.46%,與去年基本持平。
全國文化和旅游事業費中,縣以上文化和旅游事業費544.29億元,占45.2%,比重比上年提高0.5個百分點;縣及縣以下文化和旅游事業費658.61億元,占54.8%,比重下降了0.5個百分點。東部地區文化和旅游事業費542.53億元,占45.1%,比重下降了1.4個百分點。中部地區文化和旅游事業費302.56億元,占25.2%,比重提高了0.2個百分點。西部地區文化和旅游事業費328.09億元,占27.3%,比重提高了1.5個百分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