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2日,廣西耀象文化傳播有限責任公司受廣西廣播電視信息網絡股份有限公司委托,啟動了2022-2023年國家文化大數據東盟區域中心建設項目(二期)單一來源采購項目。
本次單一來源涉及公司為廣西廣電大數據科技有限公司,該公司成立于2017年12月26日,法定代表人為何建莊,注冊資本為5000萬元人民幣,廣西廣播電視信息網絡股份有限公司持股51.16%,數字廣西集團有限公司持股48.84%。
主要的采購內容包括,主題展館數字化呈現——《廣西民族博物館》1套,互動體驗內容——《銅鼓大師》1套,古村落數字化采集1套,文化數字化展示平臺基礎云資源服務(含平臺運維服務)1年。
早在2020年11月19日,包括東盟區域中心在內的8個國家文化大數據區域中心獲得授牌,而其建設運營單位便是廣西廣播電視信息網絡股份有限公司。根據中央文改領導小組辦公室的《關于做好國家文化大數據體系建設工作的通知》要求,經中國公共關系協會文化大數據產業委員會認定,這8家區域中心負責單位均具備承擔國家文化大數據區域中心建設和運營的條件,未來需按照區域級數據中心和智能計算中心的功能定位,上聯國家文化大數據全國中心,下接行政大區內省域中心,負責區域內省域之間的數據、信息、產品等交易和結算。
按照預期計劃,廣西廣電網絡擬將國家文化大數據中國-東盟區域中心和省域中心建在“廣電云”平臺上,擬為國家文化大數據提供2000核虛擬CPU資源(一期),二期可預留5000核虛擬CPU資源,并隨著體系建設的逐步推進,按需線性擴容相應的計算、存儲、網絡能力。
根據2022年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辦公廳、自治區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的《廣西貫徹落實國家文化數字化戰略實施方案》,要求到“十四五”時期末,依托有線電視網絡設施、廣電第五代移動通信(5G)網絡和互聯互通平臺,建設以文化數字化基礎設施和文化數據服務平臺為核心的國家文化大數據東盟區域中心取得階段性進展。
到2035年,建成國家文化大數據東盟區域中心,推動建成物理分布、邏輯關聯、快速鏈接、高效搜索、全面共享、重點集成的國家文化大數據體系。支持積極申報國家紅色基因庫建設試點,對廣西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文物數據進行高精度數字化采集、專業化標注關聯,結構化存儲于國家文化大數據東盟區域中心文化基因庫系統,通過國家文化專網(廣西)實現全國聯網。
此外,實施方案還提出要基于中華文化數據庫,支持文化數據采集、存儲、分析、挖掘等關鍵核心技術攻關,集成運用各種新技術,將已標注和關聯的文化數據進行解構,萃取中華文化元素和標識,分門別類標簽化,結構化存儲于國家文化大數據東盟區域中心文化素材庫系統,實現廣西文化素材資源在全國范圍內開放共享和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