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L電子于近日正式加盟了國家文化大數據產業聯盟,并獲批成為國家文化大數據產業聯盟副理事長單位,其表示將積極參與國家文化大數據體系相關標準制訂、內容分發以及定制智能終端研發工作。
TCL電子稱,加入國家文化大數據產業聯盟后,將積極參與國家文化大數據相關標準的制訂工作,在“三庫”(中國文化遺產標本庫、中華民族文化基因庫、中國文化素材庫)內容加工、分發、欄目專區建設方面發揮優勢,充分挖掘文化數據價值。
未來,TCL電子將加強內容運營與智能終端的深度研發,推出定制版文化智能交互終端,包括搭載伏羲云文化專區內容的文化電視、內置伏羲云應用文化內容的XESS智屏、定制黨建、文化和藝術內容的專用智能交互終端,不僅可面向家庭和個人用戶的休閑娛樂,還可滿足文博場館、商業展陳、紅色文化、黨建學習等多種用途和場景需求。TCL電子還可為廣大聯盟成員單位提供極具性價比的個性化定制硬件終端產品。
在2019年10月24日,為貫徹落實科技部、中宣部等六部門印發的《關于促進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的指導意見》中提出的加強國家文化大數據體系建設的任務要求,由文化和科技產業鏈上下游機構自愿發起,組織成立了國家文化大數據產業聯盟。
2020年5月,中央文化體制改革和發展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印發《關于做好國家文化大數據體系建設工作的通知》,各地黨委宣傳部門牽頭協調、文旅文物廣電等部門分工負責、國有文化企事業單位主動參與、充分調動社會力量的工作局面已初步形成,將從供給端、生產端、需求端、云端四個方面開展工作。
23家廣電網絡成為聯盟單位
國家文化大數據已經成為現階段文廣領域內的重點工程,可稱之為是文化領域的“新基建”,而廣電網絡已然成為參與者中的中堅力量。據DVBCN的了解,國家文化大數據的體系架構可分為“供給端、生產端、需求端、云端”四大類,包括有“中國文化遺產標本庫建設、中華民族文化基因庫建設、中華文化素材庫建設、文化體驗園建設、文化體驗館建設、國家文化專網建設、國家文化大數據云平臺建設、數字化文化生產線建設”共8個重點任務。
1、在供給端,主要需要建三個庫,包括“中國文化遺產標本庫、中華民族文化基因庫和中華文化素材庫”。標本庫的建設主要依托中華文化資源的普查,包括古籍的普查、地方戲曲普查、美術館藏品普查、非遺普查,通過對普查數據進行結構化的處理,形成一個中國文化遺產標本庫。第二是以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國家博物館為對象,形成中華民族文化基因庫,在此基礎上對標本庫和基因庫的數據進行解構,形成中華文化素材庫。
2、在生產端,主要需把持公共文化和文化生產兩大機構。“公共文化機構”,如可對藏品進行高精度的采集,進而實現標注和關聯,最終導入到國家文化大數據的標本庫和基因庫中。“文化生產機構”,主要是對導入的信息數據進行標準化和結構化的處理,最終形成中華文化素材庫。
3、在需求端,主要是指規模不同的體驗方式,如“文化體驗園”,主要在旅游景區實現,最終要達到文化和旅游的深度融合;又如“文化體驗館”,包括社區、縣級文化館、新華書店、家庭客廳等將成為文化體驗的主場所。
4、在云端,要以有線電視網絡為基礎,搭建國家文化專網,高書生表示,專網的主要任務就是負責連通文化生產和文化消費兩端。
“供給端、生產端、需求端、云端”均需要以有線電視網絡為基礎而實現的。在國家文化專網的建設中,省域平臺的建設方面已經有23個省區市的廣電網絡公司進入成為了國家文化大數據產業聯盟的成員單位,正在按照統一的標準搭建省域的平臺。
包括如江蘇、陜西、貴州、湖北、湖南、廣西、新疆等地區企業正積極爭取本區域的數據中心建設。另外,全國的平臺目前正由華數集團牽頭組建國家文化大數據公司,以承擔全國數據中心的項目建設。
8地廣電網絡接獲國家文化大數據區域中心建設重任
由于有線電視網絡作為無可替代的黨政專網,其傳播網的使命不可忽視,且各地有線電視網絡運營企業也是國家文化企業單位,必將在構建文化大數據體系中扮演著重要角色。
在2020年11月19日,根據中央文改領導小組辦公室《關于做好國家文化大數據體系建設工作的通知》要求,經中國公共關系協會文化大數據產業委員會認定,共有8家廣電網絡企業代表區域承擔了國家文化大數據區域中心建設和運營,8家單位包括:
東北區域中心——吉視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華東區域中心——江蘇省廣電有線信息網絡股份有限公司;
華中區域中心——湖北省廣播電視信息網絡股份有限公司;
華南區域中心——廣東省廣播電視網絡股份有限公司;
西南區域中心——貴州省廣播電視信息網絡股份有限公司
西北區域中心——陜西廣電網絡傳媒(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東盟區域中心——廣西廣播電視信息網絡股份有限公司
多語種區域中心——新疆廣電網絡股份有限公司。
作為承擔區域中心建設和運營的主體,還要認真履行國家文化大數據省域中心建設和運營的職責,為省域內數據、信息、產品等確權、交易、結算和支付提供專業化服務。
根據相應的安排,8家主體分別被賦予了各自的主體項目及任務:
1、國家文化大數據中心平臺的建設:
1)湖北廣電網絡重點負責建設國家文化大數據華中區域中心和湖北省省域中心,建在湖北廣電光谷傳媒基地IDC數據機房,計劃明年上半年交付,可提供500個標準機柜(一期),并為二期預留1500個標準機柜。
2)貴廣網絡重點負責云基礎設施平臺一期計劃(2020年8月-2021年12月),數據中心20個標準機架,具備2000vCPU計算能力和3PB存儲能力,完成云應用層文化大數據資源管理、統一用戶認證管理、中國文化遺產標本庫管理、中華民族文化基因庫管理和文化大數據資源分發系統軟件建設,基本滿足文化遺產標本庫和紅色文化基因庫建設支撐工作。
3)新疆廣電網絡擬依托“天山媒體云文化科技支撐基地”構建國家文化大數據多語種區域中心,占地面積約31畝,目前主體工程已經封頂,規劃建設2000個云數據中心機柜。2021年即可根據承載的數據及業務量分批投入使用。
4)廣西廣電網絡擬將國家文化大數據中國-東盟區域中心和省域中心建在“廣電云”平臺上,擬為國家文化大數據提供2000核虛擬CPU資源(一期),二期可預留5000核虛擬CPU資源,并隨著體系建設的逐步推進,按需線性擴容相應的計算、存儲、網絡能力。
2、國家文化大數據“三庫”建設:
5)主要由陜西廣電網絡負責,計劃用三年時間,完成陜西歷史博物館、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漢陽陵博物館等9家一級博物館的標本庫建設。同時,分階段解構、萃取周、秦、漢、唐以及延安紅色革命的文化元素、文化標簽,形成文化素材庫。
3、國家文化專網建設:
6)由吉視傳媒負責,將通過國家廣電省干光纖網絡,未來可實現黑龍江、吉林、遼寧、內蒙古四省區廣電網絡高質量、大帶寬互聯互通,滿足國家文化大數據東北區域中心對網絡帶寬、覆蓋范圍、安全性、可靠性的需求。
4、文化體驗體系建設:
7)廣東廣電網絡將結合中國廣電5G粵港澳大灣區試驗網建設,進一步加強數據鏈路建設,有效鏈接文化企事業單位、省內文化場館、國家文化大數據文化體驗體系(園、館、廳)等,通過技術創新和手段創新,進一步推動省內文化大數據體系的融合發展。
8)江蘇有線將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和鳳凰文化MALL、幸福藍海院線等城市商業綜合體,擬在全省13個設區市同步開展試點建設,打造50家左右文化體驗館。
5、文化生產線建設:
9)由江蘇有線負責,將重點打造省演藝集團數字戲曲版權再利用平臺、鳳凰出版集團數字出版中心等一批重點數字文化生產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