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7-18日,2017亞太OTT/IPTV生態大會在北京隆重召開,國內OTT牌照商、廣電運營商、電信運營商、OTT終端廠商等紛紛受邀出席,眾多行業重量級嘉賓在會上帶來了行業最新最熱觀點。在17日上午舉行的“OTT生態主題報告會”上,尼爾森網聯高級副總裁&首席技術官張弘帶來了題為《發現崛起中的OTT價值》 的精彩演講,深度解讀OTT價值。

圖為:尼爾森網聯高級副總裁&首席技術官張弘在OTT生態大會現場演講
一.中國各大電視使用情況
張弘首先用一組數據介紹了中國各大電視應用的用戶數量。

張弘介紹,中國大屏在接入方式與內容方面存在著諸多差異。連接方式可以看到有幾種,用的技術跟互聯網電視技術是一樣的,最后一個是OTT,只要家里有寬帶,插上電視就可以直接看。內容方面有一些差異,數字電視大部分是直播,IPTV是直播與點播各占一半,而OTT全部是點播的。

從硬件廠商,如電視機盒子來看,平均每個OTT智能設備會安裝2.4個視頻APP,而盒子和智能電視的重復率為13%,其中OTT品牌絕大部分是安卓品牌,它的覆蓋情況更多。而在周活躍用戶比例分析上可以看到,現在IPTV占比19%,DTV占比74%,而OTT占比43%,到今年應該能到45%,甚至會超過這個數。
圖片顯示,IPTV、OTT、DTV三者有重疊的,OTT和DTV重疊率達到了23%,用戶內容選擇上互補可能就會購買電視或者盒子。張弘表示,三個大屏為主在中國的滲透率是82.6,平均每個家庭1.5臺電視機,整個電視機規模應該在5億左右,但是在OTT這塊并不是到5億,因為OTT的另外一個決策因素是寬帶或者接入才可以成為OTT受眾。

張弘表示,這次OTT快速增長趕到了中國電視家庭中心迭代的更新期,所以整個OTT受眾達到了47%。這個還會影響到用戶投放的OTT廣告變化,僅在一兩個月時間里,投放量增加了8倍。內容使用方面,用戶的時間一天24小時一秒鐘也不會多。我們看到如果看了點播,就不會看直播,若家里有OTT設備,晚間則有較多時間被引流到點播上,而直播減少。減少量整體比例是多少呢?監測數據可以看到智能電視外接設備只有24%。
二.OTT的發展狀況

張弘介紹,根據去年尼爾森全球以及中國研究的數據發現,全球范圍內的使用OTT點播源于兩個需求,一個是對用戶跟內容的追求,另一個是因為使用方便。但這個使用方便不是操作,而是指獲得內容的方法或是成本,這使得用戶傾向于選擇OTT看大屏設備。現在亞太國家對內容需求量是很大的,中國也有75%。

三個大屏的廣告都存有優劣之處。數字電視最強的是開機廣告,貼片;IPTV每項都要稍微好一點;而OTT因為直播,所以沒有換臺條的廣告。同樣的盒子為何有差距?張弘介紹到這跟屏幕的大小有關系。很多盒子只能加載靜態的圖片,用戶體驗上肯定是屏幕更大的4K內容有更強的視覺沖擊性。大屏上廣告關注度更好的是家庭性的,媒體旅游、家庭成員一起參與的,這對于同時觸動用戶的決策購買是非常有幫助的。

對于腦點播的研究,張弘表示是說不同設備上可以完整看完30秒廣告用戶的主力。運用眼動儀,會發現看小屏的時候廣告太長會飄,但是大屏的話關注度可以更持久。不管是外接盒子還是電視機屏的方式,關注都能達到80%。手機屏應該是最小的,觀眾比例只有29%。

至于大屏和小屏的區別,不管是IPTV還是OTT,平均觀看人數為2.3人,OTT內容自主權更多,會選擇跟家人一起觀看。這與小屏有很大差別,大屏可能觸達了多個人,另外數據發現當一個電視劇在手機小屏上連續看過三集以后,就有很大可能跟家人共享。這樣就會面臨很大的挑戰。
三.如何實現全媒體同源跨屏去重

張弘表示,他們去年推出了SDK2.0的方案,現在82%的人即使是連WIFI,SDK只要打開電視或者打開盒子就會掃描有哪些設備進來,從而知道當你手機在家的時候你一定在家。張弘介紹他們在電視研究方面有測量儀,根據測量儀的方法做了模型,只是看連接的設備數量和家人看電視的概率,會顯得數據量太大。

張弘表示,可以在知道電視屏運行的時候了解到有多少設備以及是否是同一人,但是還需知道什么樣的人在看,解決一個問題先把屏落到人。最后還會把MAC、ID、IMEI做關聯,不關心一對一標簽,通過脫敏知道這四個媒體之間的關系。

張弘還運用黑箱的測試案例向大家展示了通過SDK測試,可以了解到用戶使用電子產品的習慣與主要用途以及用戶構成。智能電視的使用集中在中青年家庭,OTT的男性偏多一些。

從圖上可以看到數字電視和OTT之間的收視整體,OTT的使用時間更長一些。另外從大數據測量發現,市場上手機在網活躍用戶,蘋果占比31%,但是OTT家庭蘋果手機是36%,所以這是新型用戶更愿意消費的手機種類。

至于目前的智能電視定位熱力的分布,華東、華南、華中,經濟發達的省份已經達到足夠大的覆蓋范圍,邊遠地區也有滲透,張弘表示,所有的產品都會加密以及申請專利,真正做到與大數據運營商關而不聯。
責任編輯:王超奇
相關推薦
人群實時競價(RTB)模式對現有廣告市場生態的沖擊
人群實時競價(RTB)模式是整個互聯網廣告交易方式的一種顛覆式創新,將廣告交易從“媒體廣告位時代”推進到“人群時代”。羅馬非一日建成。這個過程必將會對現有的廣告市場生態帶來巨大的沖擊。首先帶來的是營銷觀念上的變化。互聯網廣告雖然叫新媒體,但是它的交易方式和傳統媒體非常相似,比如賣一個廣告版面、戶外站臺、電視廣告片,都是以出售媒體廣告位為核心的。人群實時競價(RTB)這種模式出現以后,互聯網廣告交易模式從之前的以媒體廣告位為核心,開始轉移到以人群為核心。不再是買賣廣告位置了,而是買賣“人”,人群成為了整個廣告交易的核心。這也標志著,中國互聯網廣告投放的焦點從傳統的“廣告位時代”邁入“人群”時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