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上海市委辦公廳、上海市人民政府辦公廳聯合印發了《上海市貫徹落實國家文化數字化戰略的實施方案》。
主要目標方面提出,到“十四五”時期末基本建成文化數字化基礎設施和服務平臺,貫通各類文化機構的數據中心,構建國家文化大數據體系上海中心,推出一批具有強大帶動力的文化數字化示范項目,形成一批具有上海標識度的文化數字化應用場景,率先完成文化產業數字化布局,公共文化數字化建設位居全國前列,數字文化全球影響力進一步增強。
到2035年,建成上海文化大數據體系,涌現一批全國領先、享譽海外的重大文化數字化理論成果、制度成果、技術成果和實踐成果,文化數字化生產力快速發展,文化數字化成果開放共享,建設成為全球數字文化發展高地。
共提出了七大項、14條重點任務:
一、夯實文化數字化數據基礎
1、加強文化資源數據管理
1)推動文化機構運用創新手段進行數據歸集、重構利用和展示體驗、探索首席數據官制度;
2)建立上海文化資源普查機制,繪制上海文化資源數據圖譜;
3)促進文化資源數據轉化為可溯源、可量化、可交易的數字資產。
2、關聯形成上海文化數據庫
1)厚植紅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打造一批特色文化數據庫;
2)形成一批真實準確、客觀多樣、安全穩定的文化數據產品和應用;
二、推動文化數字化新基建
1、筑牢文化數字化底座
1)推進上海數字文化智算中心建設,構建一體化智能計算生態體系;
2)集約提供低成本、廣覆蓋、安全可靠的技術支撐服務;
3)推動文化數據供給側和需求側有效匹配;
4)打造適合文化數據歸集、傳輸治理、分析、應用的數字化底座。
2、搭建上海文化數據服務平臺
建設上海文化數據服務平臺,推進文化數據高效流通和協同治理。支持法人機構和公民個人開設“數據超市”,依法合規開展文化數據交易。建立文化數據價值評估評價體系。
三、提升公共文化服務數字化水平
1、推動文化場館數字化升級
1)完善文化場館數字化建設標準和指引,提升文化場館智慧化管理和服務水平;
2)整合構建公共數字文化服務聚合平臺;
3)推動公共文化服務普惠應用的覆蓋率、到達率和及時性。
2、加強公共文化數字內容供給
1)加強館藏特色資源、古籍文獻等數字資源開發利用,促進文物資源、美術作品資源等綜合利用;
2)加強公共文化數字內容建設。
四、提升文化產業數字化競爭力
1、加快文化產業數字化布局
1)升級傳統業態,推出旗艦產品和服務;
2)壯大優勢業態,繼續保持全國領先;
3)以關鍵技術為主攻方向,聚焦元宇宙新賽道,布局面向未來的新興產業
2、打造數字文化產業集群
1)建立覆蓋領軍型、成長型、初創型企業的培育體系,打造若干特色產業鏈條,培育一批數字文化產業集群;
2)培育10個以上數字文創標桿園區,推動數字文創元宇宙產業集聚區建設。
五、發展數字化文化消費新場景
1、引領數字化文化新體驗
1)集成數字技術,用好文化教育設施和空間場所,發展數字化文化新體驗;
2)打造數字化文化消費地標;
3)聚焦“一江一河”“建筑可閱讀”“演藝大世界”等城市IP,開展數字化文化應用場景“揭榜掛帥”。
2、激發文化消費新潛力
1)運用新技術培育文化消費形態、拓展消費鏈條、暢通消費渠道,釋放多元文化需求;
2)拓寬數字文創服務領域,構建“虛實融合、以虛促實”的文化消費新場景、新模式、新業態。
六、推進文化數字化交流互鑒
1、提升文化數字化傳播能力
推進媒體深度融合發展,提升主流媒體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
2、增強文化數字化國際影響力
1)加快構筑全媒體外宣傳播矩陣,培育和塑造一批具有鮮明上海數字文化特色的IP集群,打造數字世界的上海城市形象;
2)加快“上海主場”文化交流
加快推動數字文化產品和服務“千帆出海”。
七、優化文化數字化發展環境
1、提升文化數字化治理水平
1)構建文化數字化政策法規和監測評估體系;
2)探索“標準引領+企業規范”治理模式;
3)推進建立上海文化數字化標準體系;
4)發揮行業協會等社會組織的行業協調、自律作用,做好文化數字化信用評價。
2、筑牢可信可控安全屏障
1)建立全流程文化數據安全管理制度;
2)確定重要文化數據目錄;
3)落實國家數據分類分級和跨境傳輸安全管理要求,加強網絡基礎設施安全防護;
4)完善數字文化資源產權保護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