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2日,在第十一屆全球移動寬帶論壇(MBBF)召開期間,華為副董事長胡厚崑作了題為《跨越商業裂谷,共創5G新價值》的發言。
全球范圍已進入5G建設的快車道,已經有101張商用網絡在全球部署,5G終端也超過了400款。中國已部署超過60萬基站,覆蓋300多個城市,在不到一年的時間,實現1.6億連接。
截至今年9月,在中國,5G已經使能20多個行業,創新項目合計超過5000個,運營商的商用5G服務合同超過1000個。當前各行業擁抱5G的意愿非常強烈,更需要深入到不同的應用場景,以篩選出剛需應用。在此,華為提出了四項標準以助力進行選擇:
1、技術相關性,指的是在特定的應用場景下,5G較其它連接技術,是不是最優的選擇。比如在港口龍門吊遠程控制場景,光纖無法滿足龍門吊移動性的要求,同時改造的成本很高。WiFi可以滿足一定范圍內的移動性要求,但是沒有辦法滿足高清視頻回傳需要的上行大帶寬要求。而5G可以解決所有這些問題,因此在這樣的場景下,就是能夠充分發揮5G技術優勢滿足剛需。
2、商業潛力,指的是特定的場景帶來的需求,能不能在不同的行業大規模的復制,以及能不能圍繞這些應用的場景,形成對各方都有利的商業模式,鼓勵大家持續投入。
3、產業鏈成熟度,在有比較成熟的行業集成能力和應用開發商的行業里,5G作為一種關鍵的連接能力,能夠簡便、快速嵌入,更有利于5G技術快速推廣。
4、企業的標準化程度,可標準化的程度在場景和需求篩選中很容易忽略,但非常重要。對于標準化程度高的行業和場景,5G技術更容易得到事半功倍的推廣效果。
網絡是5G業務的根本。但是面對ToB與ToC不同的需求,網絡所要滿足的要求也是不同的。網絡設備及網絡的“規、建、維、優”能力,需匹配行業多元化的場景需求,這需要制造商和運營商一起,深入行業實際,持續創新。
5G行業應用的發展,終端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不能成為瓶頸。要解決終端生態繁榮的問題,一方面要增加模組的種類,另一方面是降低模組的價格。自首款5G模組發布至今,在兩年多的時間里,全球已有20多家供應商,提供了超過60款5G模組,140多款行業終端,包括5G AGV、5G攝像頭、5G 無人機以及5G巡檢機器人等。
當前市場上有1400多款4G模組,華為副董事長胡厚崑認為,相信隨著5G的應用規模越來越大,應用場景越來越豐富,5G模組的數量很快將達到甚至超過4G模組的水平。
5G ToB不僅僅是賣連接,事實上,越來越多的5G ToB已經與企業數字化轉型的需求結合在了一起。5G是連接手段,但ToB的數字化轉型需要關注應用和架構。因此,要從企業用戶的視角看5G ToB的能力問題,而不能只從運營商提供連接的視角看問題。
從行業視角來看,5G ToB需要提供一個以5G核心連接能力,自下而上包含了底層連接與通信,中間的云,上層的多種行業應用的架構,這種架構要能夠實現CT、IT、OT的融合。
在發展5G ToB的過程中,運營商可以有多重角色選擇:可以聚焦在連接能力,扮演好連接提供商的角色;也可以在連接之上,發展云的能力,甚至集成的能力,成為連接+云+集成的服務商。但不同的角色對能力要求是不一樣的,華為愿意積極幫助有意愿的運營商進行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