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5日,NAB Show Shanghai及第24屆白玉蘭國際廣播電視影視技術研討會(IBTC2018)在上海隆重召開,本次會議以“智融合·創未來——智慧廣電的發展與趨勢”為主題。2018年媒體業將加快媒體深度融合,整體轉型,通過對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技術的有效利用、積極參與到智慧社會的建設中,賦予廣播電視“智慧”發展新動能,推動廣播影視全業務、全流程、全網絡向智能化、智慧化創新轉變,進而共同促進中國電視事業和媒體產業可持續發展。
大會現場,上海廣播電視臺技術運營中心研發部技術研發副總監蔣曉峰以《人工智能在SMG融媒體產品中的應用與思考》為題發表了精彩的演講。

圖為:上海廣播電視臺技術運營中心研發部技術研發副總監蔣曉峰
SMG的融媒體生態體系

從2014年中央在《關于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中提出媒體融合發展的頂層設計與總體要求后,SMG也逐步開始并相繼完成了以“廣播+、電視+、受眾+、信息+”這四個主干的SMG融合媒體全產業鏈技術生態體系的建設,在每一個+里面,我們都有相應的產品來進行支撐,比如廣播+中的@radio產品,電視加中的xnews與pxmagic,信息加中的ipusher,受眾+中的iHub與去年推出的iFormats,那所有這些產品,形成了對我們整個融媒體技術體系的支撐,從而真正實現“中央式生產、智能化推送、融媒體發布”這樣的目標。
人工智能探索
從alphago開始,讓我們意識到了人工智能對于改變生活的重要性。作為媒體工作者來說,我們所關心的就是人工智能究竟能給我們的工作帶來什么變化,能夠改變我們哪些痛點,解決我們什么問題。
視頻、音頻、文字間的相互轉換。在傳統媒體中,媒體人在媒資系統中搜索音頻中或者視頻中出現的一些關鍵點,往往耗費了大量人工提煉出來的編目信息。所以音頻轉文字,視頻中字幕轉文字大大解決了這個問題,不僅提高了媒資編目的效率,還能夠提高準確性。當然這里面除了音頻、視頻轉成文字外,文字也能夠通過人工智能、機器學習后,進行語音合成轉換成音頻
人臉識別。如在世界杯中,通過智能人臉識別技術,可以捕捉視頻場景中的人物,便于在賽后進行還原與分析。那除了在這方面的應用以外,人臉識別還能在其他方面進行使用。在媒資網中,對視頻中出現的人臉進行自動編目,在生產環境中,同樣能夠根據編目信息快速找到需要的素材進行生產。同樣在播出領域,也可以利用人臉識別的技術,自動把一些不能出現在屏幕上的臉孔過濾掉。

智能寫稿。也可以叫做寫稿機器人。它的實現原理就是通過自然語言分析的技術為基礎,收集足夠多的信息后,組織出一篇足以發表的稿件。
智能推薦。根據用戶在之前的訪問中提煉出來,由系統來猜測他們的喜好,從而達到增加用戶粘性,促進消費,對產品產生依賴性。亞馬遜是美國最大的網絡電子商務公司,有35%的銷售來自推薦;netflix是大名鼎鼎《紙牌屋》的制片商,有75%的觀看來自推薦,那就說明其實在海量的數據中,用戶是非常需要系統來幫他們做第一層的過濾與篩選,而且只要推薦準確,用戶其實是非常樂意對此進行買單的,那對于媒體也是同理,如果能根據用戶的喜好,提煉出用戶的興趣點,從而精準推薦一些收費視頻或者定向廣告,那在海量的用戶中,一定可以找到突破點。
SMG有一個新聞類客戶端app的智能推薦項目,提煉出了關于推薦系統的整體實現架構。這里面最核心的其實就是推薦算法,有基于用戶的協同過濾算法,基于物品的協同過濾算法,基于用戶畫像的推薦,基于自然語言的推薦,當然現在新的是基于機器學習的推薦算法,也就是不拘泥于任何公式,基于機器學習的推薦算法可以說是對原有推薦算法一個很好的補充與完善。
人工智能應用
對全產業鏈技術生態體系的實踐過程中,SMG分別把電視+,信息+,受眾+以及廣播+的支撐產品做了梳理,可以歸納出三個層面的技術實踐,分別是:生產層、管控層、創制層。

在生產層,SMG有@radio廣播生產系統與xnews電視生產系統,有連接互聯網第三方各終端應用以及受眾用戶的是iHub全互動云,iDitor全發布云等平臺,還有今年剛剛完成即將上線的SMG智能媒資系統,在所有這些產品中,或多或少都融入了一些人工智能的概念在其中,比如在新媒資系統中,加入了音頻、字幕轉換成文字的功能,便于媒資系統自動進行編目,無論是對于歸檔媒資還是生產媒資,都能使得音頻、視頻、字幕等資源變成有價值的素材,大大提高了效率。在iDitor全發布云平臺上,也加入了音頻識別的功能,便于審核人員對于素材進行快速審核,提高效率。另外,智能寫稿也已經應用到了生產系統中來,無論是傳統的電視播出,還是新媒體的分發,都可以找到智能寫稿的影子。最后人臉識別,盡管目前還在調研與摸索階段,但SMG也有計劃把這個功能應用到生產層,來進一步提升生產層的能力與效率。智能推薦的產品計劃是應用到分發產品中去,比如和用戶直接對接的iHub或者iDitor中,達到給用戶精準推送的目的。
在管控層,為了應對傳播形態和傳播渠道日益復雜的現狀,SMG正在打造的融媒體內容導向管控體系也是從廣播電視新媒體互動內容管控和互聯網新媒體內容導向管控兩個角度對于融媒體情境下的廣播電視安全播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對互聯網新媒體導向管控實施全覆蓋。一來,通過智能寫稿的方式,將一部分稿件交由系統完成,減少審核難度與審核量,另外,在傳統播控領域,也打算引入人臉識別,對于一些不能出現在電視屏幕上的臉直接進行處理,同樣提高了審核的準確度并且提高了效率。
對于人工智能的展望
期望中的人工智能,是可以在媒體行業的各個領域都能體現出它的價值,提高在采集、制作、存儲、分發各個渠道的效率與效能。今后的媒體技術工作者,他們的工作效率將會更高,工具將會更豐富。

轉型是全方位的,在媒體工作者方面,人工智能幫助他們解決了產量的問題,解決了信息收集的問題,那媒體人員就需要聚焦于如何寫出有深度、有溫度的報道,這也是給他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實這也是傳統廣播電視的優勢所在,從技術工作者方面,要學會去用人工智能的架構去構建技術體系,如何把更多的信息引入人工智能領域,提供給人工智能更多的學習的素,也是技術工作者需要提高與不斷自我提升的地方。
蔣曉峰最后表示希望更多的廠商可以給與思考與啟發,共同來把傳統媒體與互聯網與人工智能這樣的生態建立起來,共同來擁抱這樣的一個新時代。
責任編輯:張曉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