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長一段時間里,得“明星”者得收視率、得流量成為廣播電視、網絡視聽行業的明規則。機械化生產、快餐式消費、媚俗化生態,讓“天價片酬”如懸在廣播電視節目頭頂的“達摩克利斯之劍”,更讓中國的廣電內容創作在喧囂中迷失了方向。

一個怪圈似乎正在形成。放棄明星,拒絕天價片酬,收視率恐怕難以保障;擁抱小鮮肉,狠砸大資金,則容易導致粗制濫造、口碑丟失。
要明星,還是要口碑,這個選擇不好做。問題出在哪兒?
從宏觀層面來看,當前的廣播電視行業也存在著產能過剩的問題,大量同質化、低俗化的內容產出,不僅造成了市場資源的浪費,更成為“天價片酬”的直接推手。
從微觀層面來看,片酬高不見得不合理,關鍵是演員片酬占制作經費的比重。一旦超過紅線,其他制作成本只能壓縮,“五毛特效”和“抗日神劇”便在所難免。
對癥下藥,方能手到病除。
去年9月,《關于電視劇網絡劇制作成本配置比例的意見》發布,意見將影視劇里全部演員總片酬規定為不超過制作總成本的40%,其中,主要演員不超過總片酬的70%,其他演員不低于總片酬的30%。劃定這一條紅線,保住的首先是質量底線。
近日,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宣傳司司長高長力還作出一個表態:今后廣播電視節目必須繼續遵循“小成本、大情懷、正能量”的自主創新原則,不講排場、比闊氣、拼明星,不沉溺于個人主義的淺吟低唱、自娛自樂。
“小、大、正”,提的好,也提的有根據。
大熒幕上,從《戰狼2》到《紅海行動》,主旋律題材電影在收獲高票房的同時,更贏得了好口碑。在浮躁媚俗的社會風氣漸濃之時,這樣主旋律、正能量的影片正如一股清流,給全社會傳遞出愛國、正氣、勇敢等精神營養,更體現著與時代背景和時代精神相契合的文藝作品方向。
電視機上,《國家寶藏》、《朗讀者》等節目的熱播,讓老、中、青、少四代人都能有所樂、有所得、有所思,讓電視節目重新成為老百姓放松娛樂的一種形式。而這背后,取材于的同樣是大情懷下的大文化,大格局里的大力量。
互聯網上,優酷剛剛開播的一部叫做《假如沒有遇見你》的網絡劇集上線兩周播放量就達6000萬,并贏得了廣泛贊譽。沒有啟用大牌明星、透視罕見病人群的真實生活、聚焦當代青年的愛情和人生態度,并在線下發動公益活動幫助罕見病患者,以正能量和人文關懷來溫暖人心、啟迪方向,正是網絡視頻邁向“小大正”的一次生動實踐。口碑,不能標記出一個新的票房記錄。但口碑,可以體現民心,可以讓一個作品的生命力更持久。
正所謂: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當前,廣電節目和網絡內容創作只有立足時代,才能看清方向;只有守住底線,才能站穩市場;只有贏得民心,才能走得長遠。
下一篇:“客廳經濟”不只是互聯網巨頭的盛宴上一篇:南方新媒體
責任編輯:張曉寶
相關推薦
廣電主攻網絡陣地 首提依靠網民智慧
昨日,中國廣電總局新聞發言人朱虹結合12日、13日在京召開的2010年全國廣播影視工作會議接受記者采訪時說,有條件的電臺、電視臺都要大力發展網絡廣播電視,特別是要打破傳統節目生產方式,更好地匯聚網民力量、依靠網民智慧。廣電總局:鼓勵投資海外傳媒,努力打破西方壟斷昨日,中國廣電總局新聞發言人朱虹結合12日、13日在京召開的2010年全國廣播影視工作會議接受記者采訪時說,有條件的電臺、電視臺都要大力發展網絡廣播電視,特別是要打破傳統節目生產方式,更好地匯聚網民力量、依靠網民智慧。朱虹說,今年要大力推進廣播影視數字化,積極改造提升傳統媒體、傳統產業,加快發展新媒體、新業態,推進傳統媒體與新媒體、傳統

估值近135億元 芒果TV為何放棄單獨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