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總工程師王效杰


一、廣電面臨的三大挑戰
2. 云計算的發展可以實現不同設備間的數據與應用共享,對廣播電視傳統的終端模式帶來了挑戰;
3. 大數據的發展可以實現視頻內容的精準推送,對廣播電視的收費模式帶來了新的挑戰。

二、廣電發展的4大機遇
1.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高度重視科技創新與媒體融合發展,大力實施創新驅動戰略,對媒體融合作出了一系列戰略部署,要求媒體融合從相“加”階段邁向相“融”階段,從“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向“你就是我、我就是你”轉變,著力打造一批新型主流媒體;
2. 《“十三五”國家科技創新規劃》將云計算、寬帶通信與新型網絡、虛擬現實與增強現實列為著力發展的新一代信息技術;
3. 《“十三五”國家信息化規劃》提出,建設泛在先進的信息基礎設施體系,推進下一代廣播電視網建設和有線無線衛星融合一體化建設,推進廣播電視融合媒體制播云、服務云建設,構建互聯互通的廣播電視融合媒體云;
4. 《新聞出版廣播影視“十三五”科技發展規劃》提出,要通過科技創新,全面增強和提升廣電融合媒體制播能力、服務能力和傳輸覆蓋能力,顯著提升廣電終端標準化智能化應用能力,十三五期間發展的重點聚焦在融合廣電、寬帶廣電、智慧廣電、安全廣電。

三、廣電媒體融合3大發展趨勢
1. 正在向廣播、電視以及互聯網業務的大融合方向發展
2. 通過一次采集、多元生成、多端傳播,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的界限正在被徹底打通
3. 云平臺、云服務正在逐漸成為支撐融合媒體業務的首選模式。
重點聚焦1: 構建融合廣電

打通制作生產環節,推進制作流程一體化、資源共享便捷化,實現內容產品融媒化;打通傳播分發環節,構建支撐業務運營、媒體服務的集成播控平臺,實現傳播分發融媒化,滿足需求應用個性化


重點聚焦2:構建寬帶廣電

加快下一代廣播電視網(NGB)建設,推動廣電傳輸覆蓋網絡融合創新、轉型升級,向天地一體、互聯互通、寬帶交互、智能協同方向發展






重點聚焦3: 構建智能廣電

推廣普及智能終端,推進智能傳輸,推動多網絡智能互聯;構建廣電融合媒體生態,提供全媒體服務;開展物聯網、車聯網等新業務,拓展服務領域,服務智慧城市






加快建設智能融合廣播影視監管體系,提升監測監管、安全保障能力

相關推薦
3月20日下午消息,第十七屆中國國際廣播電視信息網絡展覽會20日在京召開,廣電總局科技司司長王效杰下午做了關于廣播電視數字化政策的發言,王效杰在發言中透露,廣電總局即將頒布有線數字廣播電視服務管理暫行規定,對廣播電視服務進行量化管理。據了解,有線數字廣播電視服務管理暫行規定將會對廣播電視服務提出量化的基本要求,比如規定有線電視網絡數字化轉換以后必須提供的基本業務和達到的傳輸質量,對有線數字電視的服務質量也有一些量化指標,包括用戶包裝時間、包裝程序、故障維修時間、客服中心作息、營業中心布局、繳費等環節。王效杰表示,在過去一段時間,對于服務方面廣電總局沒有實行統一規定,大家想怎么做就怎么做,所以服
6月19日,BIRTV組委會召開了BIRTV2009籌備情況通報會,廣電總局科技司、電影局、中央三臺和規劃院的領導和專家參加了通報會。專家、領導從“軟”到“硬”為推進廣電數字化介紹近期廣播影視發展的規劃、政策和工作重點,指導今年的展覽和研討活動。“軟”指的是什么,“硬”指的是什么呢?對于如何加快我國廣電數字化改造的進程,科技司王效杰司長建議應該做到以下四個創新,包括“體制創新、技術創新、業務創新和服務創新。”其中“體制創新、業務創新、服務創新”是“軟”,“技術創新”是“硬”。至于“軟”王效杰主要從三個方面做了闡述:首先,體制創新。就現在的發展情況而言,網絡運營商的體制構建有三種分類。第一種仍然
從2003年至今,有線數字電視的發展走過了5年的時間,目前已經擁有5000萬用戶。成功的背后我們也不可否認的是當前的成果距離目標還有很大的差距,無論是用戶數量還是數字化程度和質量,都需要進一步地提升。與此同時,國家提出了大力推進三網融合的發展方向,廣電的有線數字電視網絡順應國家要求與實際發展的需求,提出發展下一代廣播電視網的目標,力爭成為實現多網融合業務的重要基礎支撐。從國家政策和市場需求兩方面來看,我們都必須優化發展廣電網絡數字化程度。體制創新就現在的發展情況而言,網絡運營商的體制構建有三種分類。第一種仍然是單純的事業單位,另一種是一套人馬兩塊牌子,最后是完全市場化的企業。三種類型的體制在我

王效杰:四個創新 走向廣電有線數字化新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