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2日,廣科院、規劃院、設計院聯合研討會在北京皇家大飯店召開。會上,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廣播科學研究院李曉鳴作了題為《應急廣播體系研究及技術進展》的精彩演講。

圖為: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廣播科學研究院李曉鳴
在研討會上,李曉鳴以簡介廣播應急體系開場向我們介紹了體系研究概況、技術標準進展、實驗室建設等方面的內容。
應急廣播體系目前建成了從國務院各部委到縣委辦局四層垂直體系,各級垂直管理,發布對象涵蓋了政府領導、媒體、公眾等等。應急廣播體系建設原則分為五部分:1.統籌規劃,“規劃、標準、制度、預案”,確保標準化建設和規范化運行
分級建設發布過程可管可控、信息內容安全可靠,4.快速高效,應急信息發布的時效性要求很高,要保證信息及時發布。5.平戰結合:即平時服務、戰時應急,在規劃時即考慮綜合利用。
應急廣播體系分為五部分,分別是技術、標準體系、管理體系、運行體系、保障體系。
管理體系又分為兩部分:管理體制和管理制度。管理體制內需要牽頭組織單位,建設單位/應急廣播機構,參與協助單位。管理制度則需要明確工作規則、應急預案、運行規范等,明確崗位責任制。
運行體系分為信息采集和四級聯動兩部分,信息采集要與政府、應急部門的合作機制,要與突發事件預警信息系統連接,要與本地服務部門信息共享機制。四級聯動分為橫向聯動:與本級播出機構、傳輸覆蓋機構、監測監管部門與縱向聯動:國家、省、市、縣。
保障體系屬于安全與監測范圍,包括信息安全(系統安全:等級保護;信息安全:國密算法推廣應用)、系統容災(平臺、播出機構、傳輸覆蓋網之間的傳輸鏈路;部分重要平臺及系統的災備)、監管評估(技術系統日常監測;應急發布和應急演練的效果評估)。
技術體系是五大體系中最龐大的部分,涵蓋了平臺建設就、播出系統、傳輸覆蓋、終端建設。平臺建設包括國家、省、市、縣四級;播出系統則建立了廣播電視頻率頻道播出系統進行直播、滾動字幕播出和各種新媒體系統播出;傳輸覆蓋包括中短波調頻、直播衛星、移動多媒體廣播電視、地面數字電視、有線數字電視、數字音頻廣播、應急廣播大喇叭、機動廣播;終端建設則指的是收音機、機頂盒、大喇叭、手機、PAD、穿戴設備、強抗損終端、集體接收終端等等。

標準體系主要是指建設標準,包括平臺建設,傳輸覆蓋,播出系統,機動廣播。
技術規范驗證實例:
應急廣播體系目前已經在五個省市建立了完整體系,實現了良好效果。五個省市分別為:
江西:建設了省—市—縣—鄉—村五級貫通的多級聯動應急廣播示范系統;實現了與國家應急廣播中心的對接;實現了通過有線數字電視系統進行應急發布;實現了通過調頻模式應急廣播大喇叭系統進行應急發布。
河北:搭建省仿真平臺、實現了通過電臺進行應急發布、實現了通過DTMB模式應急廣播大喇叭系統進行應急發布。
北京:建設了密云區兩個鄉鎮的應急廣播大喇叭示范系統;實現了與國家預警信息自動適配系統(調度控制平臺)和北京市應急廣播仿真系統的多級聯動;實現了通過調頻模式應急廣播大喇叭系統進行應急發布。
浙江:建設了省級預警信息適配發布和中波應急廣播管理平臺;建設了31個中波臺臺站適配系統和中波應急廣播效果評估系統;完成了與國家預警信息自動適配系統的聯動實驗;實現了全省中波臺的應急廣播發布、終端的遠程喚醒、及發布監控。
安徽:搭建了安徽省應急廣播仿真系統;實現了與國家預警信息自動適配系統(調度控制平臺)的對接;實現了通過有線數字電視模式應急廣播大喇叭系統進行應急發布;實現了通過調頻模式應急廣播大喇叭系統進行應急發布;實現了通過調頻模式應急廣播大喇叭系統進行應急發布。

責任編輯:李娜
相關推薦
江蘇省發布實施 《關于推進全省應急廣播體系建設的實施意見》
建成以有線、無線互為備份的兩大應急覆蓋網絡,具備多路應急廣播并發能力,實現全省95%以上的行政村覆蓋。
